心脑血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国百强医院出炉,由此可见看病往大城市 [复制链接]

1#

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饱受诟病。

与医院门庭冷落相比,医院门口,病人和家属永远络绎不绝。

为此,很多专家呼吁:“基层的病,基层治”“医院”。

专家的话,自然是有一定道理。

可是,对百姓而言,有个深深的疑问:“医院”能看好病吗?

生病了,医院靠谱呢?

但凡脑子没有生病的人,都会坚决认为“去医院”。

可是,医院都挤在大城市呢?

《医院百强榜》明确回答:是的!好医院都在大城市!

医院百强榜单(前50名)医院百强榜单(后50名)

榜单中,名列第一的,毫医院。

第二名,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第三名,医院。

前三甲,在中国名至实归。

医院,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医院

在这份榜单中,在江湖中声名显赫的“莆田系”,没有任何立足之地。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民营资本要做大做强医疗机构,任重道远。

这其中,与医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有重要关系。为了百姓生命健康,*府自然可以不计代价地投入,用于引进高额设备和培养高端人才。

而民间资本,则出于短视或者资金不足等原因,在医疗机构运营过程中,很难处理好“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治疗癌症的质子加速器

二,医院医院被排除在外

众所周知,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医院独树一帜;对于儿科疾病,医院,实力雄厚。

不过,这就好像中国人民大学一样。

她坐拥9个A+学科,数量居全国第五。但是,在全国或全球的大学排名中,却很难进入中国前10名。

就是因为“综合性”不足。

而号称“医院”的医院,在排名中高居第34名。

可见,“小而精”的医院在全国排名和百姓心中的知名度中,的确不占优势。

三,医院

医院,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分为一、二、三级,每一级又分甲、乙、丙三等。其中,医院在甲等之上,又增设“特等”。

医院是“三级特等”,然后依次是“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依次类推。

具体在实践中,往往“三级甲等”要包含“三级特等”。

这些等级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

主要看5个维度:1,医院规模;2,医院技术水平;3,医疗设备;4,管理水平;5,医院质量。按照这5个评价维度,医疗管理医院进行评分,综合考评分数高于分的,才能被认定为“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共家。医院中,中国有42家被认定为“医院”。

医院——医院

四,医院医院

上榜家医院中,绝大部分都医院。如,疫情严重期间,支援武汉时在火车站相遇的两大“王炸”医院——医院、医院,还有武汉本土的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等等,医院。

其实,所谓“附属”,医院“依附”于大学而生存。

这种“附属”关系,其实分两种情况“直接”附属和“非直接”附属。

对于前者而言,医院是拥有管理权的;对于后者而言,医院没有管理权,双方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合作。

那么,医院和大学为什么愿意合作呢?

首先,从医院的角度来说,一旦成为某知名大学的“医院”,其知名度就会大幅提升。医院的发展拥有大学的医学学术力量和人才做支撑。此外,借助大学的力量,医院在获取项目和科研经费方面,就有了更多的机会。

其次,从大学的角度而言,医学院或医院的加入,意味着它可以快速地、整建制地扩充实力,进而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而且,医学往往是比较容易出科研成果的领域。多发的医学论文,可以再次增加高校的综合排名。此外,在面临毕业生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的时候,医院能够稳定的吸纳自己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岂不是解决了高校的一大心事?即便仅仅能为医学生提供实习和教学实践机会,也是难能可贵的。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其实,前名医院除去以上这4个显而易见的特点外,还暴露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中国这前医院,有13个在北京,11个在上海,9个在广州,1个在深圳。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的“一线”城市,瓜分了中国34%的最优质医疗资源。

换个角度,如果以行*区级别划为依据,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掌握了91%的高端医疗资源。剩余9%的资源中,计划单列市占据了5%。而作为普通地级市,仅有苏州、温州、徐州、烟台四个经济规模在中国排名非常靠前的城市,各拥有一座前医院,合计4%。

除了北、上、广,杭州、武汉、南京、长沙、天津、西安等城市以外,一般一个省内就只有1~2医院,集中分布在省会城市。

而且,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青海、内蒙古、海南和西藏四个省份(自治区),居然连一所前的医院都没有。

以上数据,虽然无法完全代表中国高端医疗资源的全部分布特点,但是无法否认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医院—约翰·医院

医院百强榜的发布,再次印证了一个事实:中国高端医疗资源分布非常不平衡,老百姓有病,尤其是疑难杂症,除了集中涌向大城市以外,没有别的出路。

很多专家不断在网上呼吁:医院,别都往大城市挤。

可问题是,如果基层医疗水平不高,谁敢保证医院所谓的“小病”,就真的是“小病”呢?

如果无法保证,在不确定自己究竟得了什么病的情况下,去“大医院”难道不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最理性的选择吗?

遗憾的是,“大医院”都在“大城市”。

所以,我们看到,众多患者在饱受疾病困扰而始终得不到有效救治的情况下,不得已从农村老家出发,经过乡镇,穿越县城,直奔省会城市,医院那拥挤的大门,加入长长的排队队伍中,开始漫长的床位等待。

这也就不难理解,医院出现在经济不算特别发达、人口却很多的河南省郑州市。

医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国家能继续改革医疗体制,赋予医护人员更加宽松的工作环境;改革医护人员的薪酬管理机制,让医术精湛、业务能力强的医护人员获得更加丰厚的报酬。

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医学事业,使中国优质医疗资源不再那么稀缺。只有这样,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的梦想,才能实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