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实施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力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努力推动医疗模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规划实施总体成效显著。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近日,在医院,共12层的门诊医技综合楼人来人往。大楼于年7月开工建设,今年夏天正式投入使用,设住院床位张,增设心脑血管导管介入室、心脏血管监护室等,配备大批现代化医疗设备。综合楼的投入使用,使医院整体医疗环境得到改善,患者就诊更加便捷。
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按照强基层、补短板、惠民生原则,“十三五”期间重点支持健康扶贫、妇幼健康保障、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疑难病症诊治能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人口健康信息化6个方面建设。“十三五”以来,中央投资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采供血机构等在内的多个项目建设,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建设项目正是其中一个。随着多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与年相比,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由98.4万个提高到.8万个,医院由2.万个增加到3.4万个,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由4.6亿平方米增加到5.9亿平方米,增加了28.3%。每千人口床位数由5.1张增长到6.3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2.2人增长到2.8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由2.4人增长到3.2人。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由每年76.9亿人次增加到87.2亿人次。人均预期寿命从年的76.3岁提高到年的77.3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出生人口性别比等指标提前实现年目标水平。
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重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医院救治能力、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和推进公共设施平战两用改造5个方面建设,补齐短板弱项。
目前,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围绕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医疗卫生服务短板,针对群众最急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央投资进一步加大向基层、贫困地区和公共卫生领域倾斜力度,逐步缩小医疗卫生资源差异,加快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保障。
“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发展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4.2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更多的医生则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在网上开辟“第二战场”,突破医疗服务供给瓶颈,有力支援湖北主战场。同时,各地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为群众提供防疫科普、在线咨询、心理疏导、远程会诊、慢病复诊、药品配送等一系列服务,承接分流群众医疗健康需求,降低线下人群聚集感染的风险。疫情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会所属27医院累计开展国内义诊服务3多万人次。天津市医院线上义诊行动,鼓励全市医师利用业余时间,为群众提供不限次、全免费健康问诊咨询服务。
互联网技术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出积极成效,离不开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推动各地更好地为患者、为社会服务。各地各级医疗机构认真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10项服务30条具体措施,普遍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改造就医流程,着力解决看病就医“痛点”“堵点”。
截至年底,全国与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的地市及县区平台数量达个,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院达家,普遍提供线医院数量达家,实现区域内医疗就诊“一卡通”的地市数量达个。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以及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目录标准体系,初步构建了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国家、省、市、县四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实现互联互通,推动实现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的信息授权使用和互认初步共享。各地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应用,为居民提供在线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在线随访、在线公共卫生、双向转诊等服务,有效整合健康服务全过程。
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
走进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彭镇临江村,道路干净,沟渠清澈。成都市从今年7月起,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刚刚过去的10月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月”,全市以“公园城市·美丽乡村·共建共享”为主题,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等,动员广大群众人人动手、广泛参与,实现“村明、屋亮、厕洁、水清、路净”。
年以来,全国爱卫会先后开展两轮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农村改厕等为重点,以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长效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加大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集中开展生活垃圾清运、污水处理、农贸市场改造等工作,加快农村改厕进程。截至目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Ш类比例为93.2%,较年提升2.9%;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较年提升3%;农村饮水安全卫生监测乡镇覆盖率达到98%,较年提升12%;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行*村,较年提升2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升。
爱国卫生运动以卫生城镇创建、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为抓手,协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修订印发《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国家卫生城市评审与管理办法》,提高卫生城市标准,完善评审程序。在全国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印发《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版)》,并在全国确定38个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市,积极探索健康城市建设有效模式,年全面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开展健康城市试点市评价,推出首批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截至目前,国家卫生城市累计命名个,较年新增83个;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累计命名个,是年的2.5倍。卫生城镇创建工作对预防和控制疾病、保护人民健康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一个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卫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爱国卫生运动充分利用爱卫月、世界无烟日等时机,围绕疾病防控知识、饮食卫生习惯、改善人居环境等内容,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开展科普宣传、*策解读、专家访谈和典型报道,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增强群众文明卫生意识。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9.17%,较年提升8.92%。
文:中国人口报记者牛煜辉
来源:中国人口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