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脑血管疾病盯上了年轻人 [复制链接]

1#

提到心脑血管疾病,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老年病”,患者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近些年,大家发现身边很多年轻人竟然患上了心脑血管疾病,“猝死”这个词也经常见诸新闻。猝死的原因虽然相当复杂,但很大一部分是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年轻化了吗?”带着这个疑问,山西晚报记者分别采访医院神经内科李伟荣和心内科的王敬萍两位专家大夫,听听他们的解释——

A“年轻化”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呈现逐渐年轻化趋势,20-40岁之间发生心梗或脑梗的病例较之前明显增多。这是真的吗?

“确实是偏年轻化了,我们收治的患者中就有不少90后,甚至是00后,算起来,他们也才20出头。”王敬萍说。

在神经内科,“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的说法也得到了认同。“我们最近就收治了一名25岁的患者。”李伟荣说。

为什么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会逐渐年轻化?

两位专家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原因很简单,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俗话说,心脑血管病是“富贵病”,随着社会发展,大家的生活条件明显提高,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也持续上升。

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吸烟、酗酒等与心脑血管病多发有直接关系。值得重视的是,到目前为止,这些主要危险因素在我国人群中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年轻人中以“触目惊心”的速度上升。高盐、高油、高糖成为时下年轻人流行的饮食习惯,熬夜看电视玩手机等不良生活习惯严重挤占休息时间,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等因素,使年轻人的健康状况加速恶化。

李伟荣大夫提到的那位25岁的患者,是来自吕梁方山的小王。12月4日的凌晨,他突然出现了右侧肢体无力的情况,而且走起路来有明显的拖步情况,说话也很含糊。同医院。

医生询问病史的时候发现,小王有两年多的高血压病史。“被送来的时候,高压,低压。”李伟荣大夫说,“虽然他自己说一直在服用降压药,但我觉得他没有控制好,不然不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B身体发出“预警”一定要重视

既然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找上年轻人,而“猝死”又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令人心痛的结果,那么,发生“猝死”前有什么“预警”吗?

王敬萍大夫打了一个比喻,人体就像一台精密复杂的机器,在心源性猝死发病前,身体都会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心源性猝死常见的征兆主要有胸闷、心慌、心跳过缓、憋气、明显的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王敬萍介绍,而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心源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心源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应当及时就诊。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心跳过缓。”王敬萍说。心脏的跳动是由特定的起搏细胞发起的,起搏细胞功能变差就会导致心脏跳动速率减慢,严重时会引发心脏停搏。起搏细胞功能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差。心跳过缓,血压变低,很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导致猝死。而现代人的工作性质很多是需要久坐或长期站立的,往往会导致血液循环不好,所以当病情发作时,除了感觉心脏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一定要引起重视。

“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李伟荣介绍,有些脑卒中发病缓慢,早期只有轻微症状,患者需要多加留心。而那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房颤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她建议,当出现“难平衡、看不清、脸不正、手不平、语不灵”中的任何一条症状时,要及时拨打,第一时间就近救治。为了最大程度减少疾病的损害,一定要保持镇静,家中如果有氧气包尽快吸上氧,不要轻易搬动患者,也不要随意用药,以免影响医生诊断。

C秋冬季是高发期占全年一半以上

“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传统高发季节。”王敬萍介绍说,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相关数据显示,秋冬季节脑卒中、冠心病等发病人群占全年发病人群的比例高达69.5%,所以在这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秋冬季节,人人都应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