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起,围绕错综复杂的颈、脑动脉病变,医院医院超声科团队不断探究,积累了丰富的诊断经验,得到了国家卫健委脑防委认可。今年9月12日,在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的“医学图像数据库颈脑血管超声建库培训会议”上,医院超声科正式成为“医学图像数据库颈脑血管超声库建库组员单位”。
“医院实力的认可。能够成为建库组员单位,一是经国家卫健委脑防委脑颈血管超声规范化培训,我们诊断技术逐渐规范,医院从年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超声科在辅助手术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病例数量。”市人民医院医院超声科主任吴春霞如是说。吴春霞(右三)医院参加授牌仪式
做好临床医生“第三只眼”
医院医院超声科的发展,与该院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有很大的关系。
鲁西地区脑卒中高发,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更高,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是给大脑供血的颈动脉狭窄、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乃至坏死。因此,医院在年3月作出了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决定,并成立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内科、CT室、超声科、麻醉科、手术室、监护室等多科室参与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攻关小组”,并制定了相关制度和流程。所有拟行手术患者,术前都要经多学科专家讨论,多方论证,决定是否手术,十几年如一日,坚持至今。
作为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超声科医师需要完成术前筛查、术中监测、术后评估。术前检查中,超声科医师右手操纵探头,眼睛紧盯屏幕,左手不停调节设备,以获取更精确的颈动脉斑块位置、血管狭窄信息;同时,既要直观血管影像,还要耳听血流声音,测量血流多项指数,可谓“手、眼、耳、脑”并用。一个血管病变患者检查下来,有时要用1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得到更精确信息,保证为临床提供合理手术建议。术前讨论时,超声科医师会给出有关手术指征、斑块位置、血流代偿情况、过度灌注问题的意见。术中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颅内动脉,保证夹闭颈动脉后,大脑能够得到足够的血供,以及颈动脉狭窄解除、重新开放后,避免高灌注脑出血的发生,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
实力,源自积累
吴春霞说,十二年过去了,第一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成功后,大家不约而同激动落泪的场景记忆犹新。截至目前,市人民医院医院共开展了余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而经吴春霞和科室团队筛查过的病例远远超过了这个数量。除了脑颈血管病患者慕名前来检查,医院所承担的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共为5万余人次进行了筛查。吴春霞为患者进行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对操作医生依从性较高,特别是颅内动脉病变诊断,如果操作者的探头扫不到,或者无法敏锐地判断狭窄与代偿血流的区别,就不能给出准确的结论。”吴春霞说。为让此项技术更好地服务临床,医院大力支持吴春霞医院进修、参加培训。经过多年的实践,现在他们的大脑里都建立了一个“数据库”,能够及时而准确地发现问题,为临床提供明确诊断信息。
随着超声科在血管超声的领域越走越深,实力越来越强,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有了在更广阔的平台崭露头角的机会,曾荣获年全国颈部及颅内血管超声50强医院第七名。此次作为建库组员单位加入到“医学图像数据库颈脑血管超声库”后,超声科所采集的颈脑动脉超声图像和数据将上传到国家级平台,为广大超声工作者提供颈、脑动脉病变的多样化超声图像,以及更规范的报告标准及诊断思路。
从单一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支架置入术,到如今在一台手术中同时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取栓术、闭塞再通术、支架置入术,医院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超声科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脑、颈超声精准化评估,让更多脑血管病患者受益于及时、正确治疗”已成为超声科医生的工作目标,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勇往直前。本文刊登于.9.18《聊城日报·健康周刊》推荐阅读:脑卒中患者突发心脏骤停!医院医院上演“接力抢救”提速!再提速!聊城市脑卒中救治跑出“加速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