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需警惕慢性脑供血不足
在生活中遇到有些中老年人经常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凡事都打不起精神来,医院进行仪器检查(如CT、MRI)和神经体征检查却都没有发现异常,其实这些都是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结果。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最早是年日本医学家提出来的,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率高,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1/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中老年人的多发病。
众所周知,大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耗氧量大,大脑的重量虽只占身体重量的2%,但是耗氧量却占全身耗氧量的20%。大脑所需的氧全部由血液供给,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大脑才能正常活动。衡量大脑血液供应的标准是脑血流量,脑血流量一旦减少,脑细胞的供氧供能也随即减少,并引起大脑的功能发生变化。
正常成年人的平均脑血流为每分钟百克脑组织40-60毫升,当血液供应降到正常值的75%-85%时人就会产生判断错误和轻度意识障碍。脑循环停止几秒钟就会导致意识丧失,几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性的脑损伤。因此,保持连续不断的充足稳定的血液供应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非常的重要。
如果大脑某一部分血流在较短时间内完全阻断,会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这就是脑梗死,如果大脑供血不是完全阻断而是慢慢地减少,这就是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慢性脑供血不足不仅影响神经细胞的膜电位稳定和神经递质的分泌,还可以诱导神经元的调亡,从而发生慢性脑功能障碍。
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患慢性脑供血不足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血液供应会逐渐减少。儿童时期脑血流量大约为毫升(毫升/克脑组织/分),成人为50毫升(50毫升/克脑组织/分),而老年人每百克脑组织平均每分钟供血只有35毫升;再加上中老年人的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也逐渐下降,因此只要供血动脉发生轻度硬化和狭窄,就会明显影响脑血流量,从而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目前研究发现,在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病前期都曾长期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存在。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及时进行治疗,则可以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因此,慢性脑供血不足被称作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早期是可逆的,及时治疗往往会获得很好的效果;如果忍耐拖延,不及时治疗则会发生严重的脑功能障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