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提示:阅读本文大约需要6分钟。
导读:
1、为何阿司匹林被称为“神药”
2、阿司匹林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药品
3、阿司匹林虽然神,但也有副作用
4、阿司匹林的最新“吃法”与体重有关
它最早用于解热镇痛,随后发现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并对冠心病、脑卒中有一定预防作用。近年来还证明可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它是全球销量最高的药物,每年仅乙酰水杨酸单片消耗量就达亿片。这个数字即使对于畅销药来说也是个天文数字。
如果世上只有一种神药,那么一定是它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之父——德国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
为何阿司匹林被称为“神药”
阿司匹林的历史
阿司匹林也叫乙酰水杨酸,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年3月6日。不同于现代的西药,阿司匹林最先来源于柳树皮,我国东汉时期就将柳树皮用于临床,在19世纪末开始人工合成。
为什么称阿司匹林为神药?
阿司匹林的神奇在于其作用体现非常广泛,有些甚至让人感觉“这样也行?”,阿司匹林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阿司匹林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
一级、二级预防药品
目前阿司匹林主要用于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心腔内血栓的形成抑制作用较弱,其抗栓疗效明显弱于其他抗凝药物,不作为首选。
符合相关危险因素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药品。
备注:一级预防也称初级预防,就是在问题尚没有发生前便采取措施,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防止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从某种意义讲,初级预防是真正的预防,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
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阻止病程进展、防止蔓延或减缓发展的主要措施。
什么样的人可以吃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
什么样的人需要吃阿司匹林一级预防
符合下列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建议服用:
男性超过50岁或女性绝经后;高血压;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吸烟者。
患有2型糖尿病,40岁以上,同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
经医生评估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①血脂紊乱;②吸烟;③肥胖;④≥50岁;早发CVD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发病史)
做过支架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12个月后,应停用氯吡格雷,单服阿司匹林。如果患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或者阿司匹林过敏,可以用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
以下患者,建议慎用(请咨询医生)
没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普通老年朋友,长期服阿司匹林,不是益寿延年,而是处在各种副作用风险中。
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现剧烈哮喘;
有胃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病史者;
需要拔牙或手术的人,在术前一周也应该停用阿司匹林。
什么样的人可以吃阿司匹林作为缺血性
脑卒中的二级预防,该怎么吃?
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主要措施。
在既往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中,抗血小板治疗可使脑卒中再发率降低11%~15%。由于各种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因此能从不同方面对血管产生保护作用。
阿司匹林是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之一。
对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建议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阿司匹林(50~mg/天)单药治疗作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剂量为75~mg/天,阿司匹林(25mg)+缓释型双嘧达莫(mg)2次/天或西洛他唑(mg)2次/天,均可作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替代治疗药物。
“神药”也有副作用
是不是阿司匹林这么神,对身体有这么多好处就可以没事儿来一片,预防疾病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阿司匹林最大的副作用是出血,表现为血性或柏油样便,胃部剧痛或呕吐血性或咖啡样物,多见于大剂量长期服药患者。
其次,是过敏反应、胃粘膜损伤和致畸。
另外,肝肾损害和精神症状也有报道。
阿司匹林的最新“吃法”
今年7月,一篇发布在TheLancet《柳叶刀》上的一篇论文,可能会改变对于阿司匹林的使用习惯。
阿司匹林的治疗中,对于剂量把握格外重要。
剂量太大,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会明显增加;剂量太小,又不能起到足够的预防作用。
遵循“疗效最大、*性最小”的原则,长期使用的最低安全有效剂量为75~mg/天,而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专家共识,建议阿司匹林长期使用的适宜剂量和频率为75~mg,1次/天。
但来自美国宾州大学的皮特·罗斯威尔(PeterRothwell)教授有不一样的看法。
他认为所有人采用一样剂量进行治疗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每个人的体重不同,而体重这一独立因素又和药物的分布和清除有很大关系。不同体重的患者服用同样的药物,势必会造成不同的血药浓度,从而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皮特·罗斯威尔(PeterRothwell)教授通过临床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
在心血管保护方面
只有在患者体重较轻时(<70kg)时,低剂量阿司匹林(<mg/天)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才有意义。当患者体重较重(>90kg),则需使用高剂量的阿司匹林剂量(>mg/天)。
在其他方面
同样的体重分界线在其他预防治疗中也存在,为了预防结直肠癌复发服用阿司匹林时,80kg以上和80kg患者需要截然不同的剂量。
而对于严重阿司匹林导致大出血来说,这一阈值是90kg(使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90kg以上患者严重大出血发生几率减少)。
不仅如此,分析还显示根据患者体重进行调整的阿司匹林剂量,比单纯按照指南进行服用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给体重低于70kg的患者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是23%。而这一治疗作用在所有患者中只有12%。
这项研究的意义有多重要?
在所有参加试验的,名患者中,有80%的男性和50%女性体重超过了70kg。因此根据体重调整后,这部分人群可以仅仅通过药物剂量的调整就能够降低药物副作用风险,改善药物治疗效果。
同时在长远来看,每年全球亿片的阿司匹林服用,今后可能会有更「个体化」的服药方案;这种研究思路,可能也会应用到其他领域的药物治疗中去。
也正因为其「颠覆性」的结果,罗斯威尔教授的这篇研究文章能够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TheLancet上。并可预见的也许会在随后的几年间,改变全球医生的用药习惯。
那么对于一般医生/医学生来说,应该如何看待这项研究结果呢?
如果患者体重≤70kg,那么其阿司匹林用药剂量和现有治疗并无不同,不需调整用药。
如果患者体重≥90kg,那么现有阿司匹林治疗方案很可能是不足量的,可以在咨询专科医生后进行药物用量的调整。
如果患者体重大于70kg,但小于90kg,那就需要根据用药目的判定,咨询专科医生后进行决断。
温馨提醒
在后期推送中,常笑健康还将继续科普药品知识。如您有想了解,想提问的内容,也欢迎您进行留言,我们将邀请医疗领域资深人士与您共同探讨。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