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追赶朝阳刚刚,南京启动这一校地合作 [复制链接]

1#
治白癫疯办法 http://m.39.net/pf/a_4790116.html

生物医药产业

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

今年一季度

南京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

实现营收亿元

今天上午

南京原创药物技术创新研究院

启动

一批合作项目签约

新药研发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是国家科技创新和生物新经济的战略制高点,重大新药创制也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国之重器。

近年来,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已多年没有出现革命性突破,我国作为药品消耗大国,长期以来,药物研发仍然以Me-too(国产替代)、Me-better(赶超)为主,原创药物的技术创新并不多。

南京校地合作

共建原创药物技术创新研究院

今天上午,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在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出席江宁高新区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共建的“原创药物技术创新研究院”启动仪式。

中国药科大学*委书记金能明,德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宁药谷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广基,南京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宁区委书记李世贵,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蒋跃建,南京市*府副市长沈剑荣参加。

“二中心八平台”

“原创药物技术创新研究院”未来主要聚焦肿瘤、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复杂性疾病。其中:

二中心▼

原创药物研发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中药大数据及现代化中药研发中心

八平台▼

新靶标发现与确证研究平台

人工智能与中药大数据分析平台

药物筛选与发现平台

早期成药性评价技术平台

药物优化和绿色合成技术平台

功能评价与临床转化研究技术平台

智能高端制剂研发平台

技术转移与项目孵化平台

开放式创新模式

构建“新药创制+生命科技+生物医药研发服务”链条;

提供从药物探索、药学研究、临床研究、上市后再评价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并接轨全球新药创新体系;

项目建成后,将覆盖创新药物研发全链条,大幅提升全市药物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孵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领先的创新药物。

未来目标

力争在5年内完成8个高端制药、新型药物制剂及创新药物的开发及转化;获得20项以上药或相关发明专利授权、孵育20家创新企业,申请5家高新技术企业、自建或共建成2个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

*企合作布新局

项目落户助力产业强链补链

今天,扬子江药业、华海药业、天士力药业等6个企业合作类项目,中药现代化与高端制剂研发、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药物临床前研究、双重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研究、免疫检查点新型小分子抑制剂研发、肿瘤免疫和靶向双重小分子抑制剂开发、双特异性络氨酸激酶抑制剂抗癌药物研究等6个创新项目签约入驻中国药科大学原创药物技术创新研究院。

江宁高新区管委会与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恒瑞医药将在江宁高新区建设恒瑞医药原创药物研发中心项目,围绕高端制剂研发创新领域打造晶型盐型筛选平台、口服缓控释制剂平台、长效注射剂平台、透皮制剂平台、材料创新平台等一站式全流程药物研发平台。

预计项目建成五年内研发收入超3亿元,推进10余个原创药物开发工作,实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协调发展。

此次签约的项目,既有龙头企业合作项目,又有创新项目,有助于“江宁药谷”产业强链补链,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集聚效应。

在生物医药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合作等方面,江宁高新区与中国药科大学探索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通过整合资源,搭建中国药科大学原创药物技术创新研究院,推动项目、人才、资本等核心要素在平台上实现优化整合,让中国药科大学的创新成果源源不断的落地转化。

新闻多一点

我国历史上第一所

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

中国药科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在药学界享有盛誉的教育部直属、国家“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为始建于年的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四年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80余年来,学校秉承“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为推动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85年的办学历程中,中国药科大学先后走出了10位院士和一大批药学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药学专门人才。

南京持续深化校地合作

推动协同创新

近年来,南京持续深化校地合作,通过资源统筹、优势互补,推动高校与地区发展深度融合,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依托大院大所布局重大创新平台

与在宁高校院所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依托高校院所学科资源、人才资源优势,布局建设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等国家重大创新平台。

依托驻点对接拓展市外高校合作

实施“百校对接计划”,遴选“创新大使”赴全国各重点高校院所开展驻点对接,推动南京市与市外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截至目前,已引落新研机构49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近人,落地转化科技成果多项。

依托高校资源共建高校“创新港”

以本市高校院所优势专业为支撑,结合所在城区主导产业定位,校地双方共建“校区、园区、社区”三位一体的国际“创新港”。目前已与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共建创新港框架协议,并分步推进建设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智能制造创新港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港。

依托制度创新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充分利用省科技镇长团工作平台,发挥高校高层次人才优势,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接收11批科技镇长团共计人,促成校地、校企签订多份合作协议,助推近家企业成功上市。

全媒体记者:周亮王飞陈震坤上官苏隽王智

编辑:小丽

执行主编:冯薇

主编:梁娜

本文来源:南京新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