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老人饮食观念逐年改变敬老院饭菜经历三步
TUhjnbcbe - 2023/5/23 21:55:00

年9月11日讯,年,孟庆隆还是个三十岁的小伙子,他在单位给同事们做培训的时候传达过陈云的讲话精神,当时陈云将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比作笼子与鸟。虽然他不养鸟,但生活中还是深切地感受到了市场放开带来的变化,“压抑了那么长时间,终于放开了,收入增加后,市场供应逐渐充足。一两个星期,我家总要炖一锅肉。”最初肥肉更受欢迎,到了上世纪90年代瘦肉则受到青睐。

而现在,无论肥瘦他都不敢多吃了。“吃够了之后,我们开始追求健康饮食的理念。”金泰颐寿轩的老人们的饮食习惯逐渐发生了改变,从顿顿有肉、隔三差五炖肉,变成了“老人们自己选择少吃三高食物。”

用北京金泰颐寿轩敬老院书记、营养师朱立杰的话说,“社会在进步,餐饮的理念在进步,最近这些年,老年人饮食的理念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吃肉论块盛粗粮主动取

下午时分,金泰颐寿轩的大厨杨林江已经准备好了晚饭的食材,菜盆里几十斤丝瓜蘑菇正等待入锅,旁边的鱼肉已经切好了小块儿。主食是米饭,配菜里面还有每人一块白薯。

“几乎每天都有点儿粗粮。”除了太硬的贴饼子不适合老人,其他的什么棒面粥、玉米面发糕、小窝头、蒸山药、蒸白薯、煮玉米,每个老人都要吃上一些。营养师朱立杰按照老人体质选择食材,杨林江负责琢磨用这些食材做出更多花样。

“现在让老人们吃粗粮,一点儿都不费劲。有些老人坐在饭桌上等着饭菜,唯独到了给大伙儿发粗粮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到送餐车前拿取。”而纯肉类食物如炖肉,工作人员会数着块儿数给老人盛,“如果老人想多吃我们管够,可是现在,已经没有老人那么贪肉吃啦。”杨林江说。

金泰颐寿轩敬老院编制了五六十种素菜菜谱,至少每两个星期没重样的菜。粗粮、蔬菜类食物的健康理念,已经通过多年的宣传深入老年人的心里。如芹菜等纤维感强、不好嚼的菜,要么切碎,要么榨汁,食品机械的进步着实给敬老院的厨师们省却不少烦恼。

还有就是做菜时候的盐量,对老年人来说,摄取过多盐分意味着高血压,继而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更是常见多发,所以杨林江总是小心翼翼地控制放盐、糖量。而且,“现在市场上有各种调味品,一些合成的调味品虽然好吃,但对老年人的健康不好。”他手边摆着几个不锈钢罐子,装着最传统的盐、糖、鸡精味精、酱油、醋,“比起饭馆,咱们这儿的佐料少多啦。”

总体来说老人们的饭菜盐、糖量仅为年轻人的一半,即便是口味稍重的老人嫌清淡,敬老院工作人员也会劝说他们尽量用醋来调味。

饭菜“三步走”观念逐年变

朱立杰在敬老院工作不过十多年的时间,但是这十多年里,她感觉到金泰颐寿轩的饭菜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是院内提供饭菜时候健康理念的变化,也有老年人选择饭菜时候自发的改变。

年她刚接触到养老行业的时候,敬老院或是的主要目的不过是“让老人吃饱”。实行“包伙”制,每次有炖肉、肘子之类的“横菜”时,大多数的老人都会趁着这一顿多吃些肉。工作人员时常带着老人称体重,“您胖了”是一件令大家都颇为高兴的事情,而且家属们来看望老人的时候,如果发现老人胖了一些,也会对敬老院的工作表示肯定。

然而随着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逐渐高发且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养老院开始琢磨改善伙食了。最初是通过发放量限制,但有的老人不满意,“过去穷,为了养家,我们吃不上喝不上,现在到了你这儿还不让我们吃,我们没少给钱啊,你这儿不是包伙吗?”

在当时的老人们眼里,“钱”还是个挺重要的东西,于是敬老院想了个主意,将包伙制改为刷卡制。荤菜则要多花点儿钱,而素菜就少花点儿钱。老人们愿意省钱,这样总能让他们少吃大鱼大肉了吧?还能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

然而不久工作人员们发现,部分老人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有些老头儿,见着红烧肉一下子要两三份儿。你如果劝说,他一肚子话等着你。‘我有钱,就爱吃肉,凭什么拦着?’另一些老人坚持节约的习惯,买一份素菜还要分成两顿来吃。”用老人们的话说,“我的健康我做主。”北京老头儿一犯横,工作人员也不敢多说话了。

麻烦就麻烦在“究竟是谁应该对老人的健康负责”。“老人的话没有错,无论吃肉吃素,也都和老人的生活经历、生活水平相关,敬老院不能过分干涉,却也要为老年人的健康负责。”

朱立杰拿出了别的办法。“电视上开始出现大量的养生节目,效果不错,我也来效仿。”她请来了自己的营养学老师和熟识的营养学专家,给老人们讲营养课。敬老院工作人员和老人们相对熟识,他们的劝告老人们听不进去,但外来的专家一说,效果奇好。

现在,金泰颐寿轩仍然已“包伙制”为主,每天中午六个菜、晚上三四个菜,虽然顿顿有荤菜,但接受了养生观念的老人们,已经主动选择少吃大荤菜了,几乎见不到贪肉吃的人,同时老人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单点小抄,满足不同老人的个性化需求。

既控制饮食又得吃舒服

作为营养师,朱立杰深知控制饮食对健康的重要。作为一个年生人,她也深知“吃好点儿”对幸福感的重要。

她生在山东的海边,小时候家里孩子多,小学时候常常五口人吃一盘菜。若是有些虾酱之类的下饭菜,“用窝头馒头沾酱时候,最好别沾到固体,只要沾上些汤汤水水有点儿味儿就行啦。”那时候身边的人发愁的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症。

孟庆隆那时候生活在广渠门内的胡同里,逢年过节北京会按人头多供应些米面油等副食,炸素丸子究竟是用麻油好吃,还是用菜籽油好吃,孟庆龙和杨林江争论了好一会儿。得出的结论是,还是花生油炸最好吃。可是花生油贵,配给少。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家里父母们做出一桌年夜饭,自己吃不上几口,都要紧着家里的老人、孩子改善生活。而现在敬老院里的老人们,便是当年正在厨房里做年夜饭的年轻人。孟庆隆和杨林江都很感激在那个年代。让他们吃好点儿,也是敬老院工作人员们报答着自己对上一辈人的感激。

时过境迁,社会上曾经高发的贫血症已经非常罕见,如今健康的最大挑战变成了高血压、糖尿病。老人若因不良饮食习惯患病,生活质量还是会下降。权衡饮食与健康,在朱立杰看来,也是在权衡着幸福感。“如果老人们想吃,我们还是要多给。食欲是人类的一大兴奋点,咱要是不让老人吃舒服,他会觉得生活没有质量。”

所以偶尔遇到特别喜欢的饭菜,有老人想要多吃一点儿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在提醒他注意健康的同时,满足他的需求。这个理念在家庭养老生活中也适用。”好就好在,“老人们会主动把握饮食健康。经过多年的宣传,全社会一起把健康的理念送给了老人。”有了这样观念的老人,让家人和敬老院越来越放心。

“您又胖了”变成了一句警告语,而“您的体重保持得很好”,才是令大家都感到高兴的结论。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张硕文并摄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人饮食观念逐年改变敬老院饭菜经历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