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都市晨报」
◎文/徐报融媒记者雷英
图/徐报融媒记者白雪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愿望。
什么才算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一个经典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美状态。”而亚健康严重影响人的生活!
亚健康的走势具有双向性:一边是健康,一边是疾病!重视养生保健就会变得健康,忽视养生保健,人的身体就会往疾病发展,养生可以让我们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
●8月17日(周二)晚上7:00
●由徐州市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和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健康医疗中心承办的《名医大讲堂》通过汉风号APP进行直播
●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学博士孙菊光教授,就“秋季养生”展开主题讲座。
◆为什么要养生?养生养什么?
所谓养生,就是根据自然宇宙和人体生命规律,通过各种养生方法保健身体,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种综合性强身益寿活动。
孙菊光教授说:早在《*帝内经》中就说明了养生的重要,“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关于人的自然寿命,按照动物生长期学说:生长期的5—7倍,人的自然寿限应该是-岁;按照细胞分裂学说及性成熟学说认为,人的寿命应该是—岁。人活不到自然寿限的原因,中医认为是受到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情志以及疾病的影响。
那么,养生养什么呢?
孙菊光教授说,古人养生主要是四方面:养性情,养睡眠,养居处,养房事。现代人日常养生着重养两方面:一是养性情、养心态;二是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秋季“阳消阴长”,应遵循哪些养生之道?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也是秋季养生的开始。秋季气候由热转凉,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我们应遵循以下几个养生之道:
一、秋凉,俗话讲“春捂秋冻”、“秋不忙添衣”,秋凉时不要忙于添衣物,可使肌肤腠理致密,有利于“养收”。对于特殊体质的人要随天气变化注意保暖。
二、秋燥,秋季气候干燥,要及时补充水分,食滋润之物,如梨、银耳、芝麻、藕、蜂蜜等。少食过量辛辣之物,如葱、姜、蒜椒等。
三、秋愁,秋风扫落叶时,易引起人的凄凉、垂暮之感,产生抑郁情绪。此时应多看书,听听舒缓的音乐或结交朋友及参加体育活动都能使你的心灵得到治愈。
四、秋季运动,金秋时节,也是锻炼的好时期,因此时人体的生理活动处于“收”的阶段,故运动养生时不要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以防耗伤阴精与阳气。中医主张“静功”锻炼,如静坐、站桩、太极拳、健美操、散步、骑车等中等量的运动项目。
五、秋季防病,秋季天气多变,易发过敏、呼吸道疾病、便秘、腹泻、脱发等,每年的9、10、11月份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的一个小高峰。孙菊光教授提醒:中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房颤,要积极进行干预治疗,若突发胸、上腹、左颈、背、肩、臂剧烈疼痛都要提高警惕,都有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突发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眩晕行走不稳、黑朦、偏盲、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表现,都需快速拨打“”急救。以免耽误救治!
饮食调养方面,历代养生家都认为秋三月的饮食宜润补;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秋季宜早睡早起。大家只要遵循秋季养生之道,注意休息、良好的饮食、少操劳就能少生病、不生病。
◆秋季养生不可乱补,重心应在养肺润燥上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以下八忌:一忌无病乱补;二忌多多益善;三忌以药代食物;四忌越贵越好;五忌虚实不分;六忌凡补必荤;七忌重“进”轻“排”;八忌恒补不变。
秋天与人体肺脏相应,秋燥易伤肺,而肺主人体皮毛,所以,秋天容易出现皮肤干裂的现象。
孙菊光教授建议,防止皮肤干燥可以使用益气生津的方法,即健脾养肺;多食用青菜、梨、苹果等蔬果,多喝水是最佳的保湿方法,大家可以饮用麦冬、石斛菊花茶,可同时清燥热。在给皮肤补水的同时还要适当用些润肤护肤之品,以减轻皮肤干燥。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其中:百合、银耳、芝麻、核桃、甘蔗、牛奶、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均为润燥养肺、益胃生津的佳品,秋季饮食如生地粥、山药百合大枣粥、莲子百合山药瘦肉粥、醋椒鱼、*精肘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而辛、辣、油炸的食物则少吃为好。
中医提倡润补,就是食用甘凉滋润之品,补益人体损伤的气阴。清补的常用药物有西洋参、石斛、麦冬等,可以用来泡茶或煲汤。另外,像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甲鱼、豆浆等都是秋日的清补佳品。
◆秋季养生调养情志是关键
“思伤脾、怒伤肝、忧伤肺、喜伤心、恐伤肾”,中医认为人的健康受到情志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情志养生也至关重要。
情志养生的方法包括:清静养神,保持心理需求、动机以及情感的平衡,凝神敛思、淡泊名利和减少物质欲望;怡情畅神,保持情绪情感的怡悦和愉悦,勿大喜、大悲、大怒等负性情感,使心情舒畅、豁达、乐观,从而气机调畅,身心健康;适时调神,顺应一年四时气候交替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调摄心理状态和采取相应的行为方式;修性治神,通过人格的修养、重塑而调神治神。
古人养生法可以概括为十常四勿,具体为: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眼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摸,肢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养生专家总结出运动养生的一三五七法,即:每天至少运动1次;每次最少30分钟;每周最少运动5天;每次运动的心律掌握在减去年龄的水平。
中医养生中有很多特色疗法,比如针刺,可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推拿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理筋散结等,刮痧可以舒筋活络、行气活血,平衡阴阳;还有药浴、穴位贴敷、足浴等。也可根据个人体质进行中药调理,如中药煎剂、颗粒剂、膏方、中药代茶饮等方法;总之要因人而异,辨证养生!
孙菊光教授说,养生不需要雄厚的资本,在这一领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让青春挑战岁月,让健康、青春、活力与不老的生命相伴。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食物。”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利用科学的方法,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细节,进行持之以恒、全方面的调养,而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