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全文字阅读约需22分钟-
今天(9月26日)上午9点半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
之卫生健康专场
在湘潭市*府大楼举行
市卫生健康委*委书记、主任唐文静
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
湘潭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
壮丽辉煌70年医增实力人增寿
(市卫生健康委*委书记、主任唐文静)
湘潭市先后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全国幸福家庭创建示范城市,成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湘潭市健康促进与教育、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健康服务、医养结合等工作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目前,湘潭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年的9.6%提高到年的16.86%,人均期望寿命由年的35岁提高至年的79岁,全市孕产妇死亡率由年的72.93/10万下降至年的7.77/10万,婴儿死亡率由年的14.18‰下降至年的3.07‰。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提前实现“健康中国”规划目标,其他主要健康指标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
70年来,湘潭市健康促进和教育工作蓬勃开展,居民健康素养持续提升。
1
完善新机制,实施健康共建
●坚持高位引导,成立湘潭市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率先出台地市级《健康促进与教育管理办法》。
●坚持专业推进,在全省率先单设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明确市、县、乡、村四级健教专干,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
●坚持合力共建,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工作格局。
2
借助新平台,实现健康共享
●将健康产业与健康事业深度融合,作为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市,湘潭市大力推进预防、医疗、养老、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力保障生命周期健康。推行项目建设,开展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中医“治未病”等21项健康宣教专项行动;
●精心打造健康主题宣传日、健康中国行、健康科普宣讲赛等大型品牌活动,构建健康教育“五进”行动平台,推进健康扶贫和创文创卫健教先行。
3
践行新理念,推动健康共融
●组建湘潭市健康传播专家库,开展健康巡讲,举办健康技能和业务培训班,编制发放各类人群《健康食谱》,利用各类媒介打造专业传播主阵地。
●将健康服务与群众需求深度融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着力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化、体育设施便民化、群体活动常态化、服务体系网格化,让科学健身成为全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通过“大健康”理念的不断实施,湘潭市“五位一体”健康促进与教育管理模式被省科技厅立项并入围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优秀案例”,健康促进与教育“湘潭经验”在全国推广。
二
70年来,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强化,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1
疾病防控体系全面建成
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疾病防控服务体系和*府主导、卫生行*牵头的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体制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和生活饮用水监测网络、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以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传染病疫情直报和监测预警网络,市内分工协作、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疾病防、治、管服务网络全面建成。
2
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初期,天花、霍乱、白喉、麻疹、疟疾等多种传染病在湘潭境内广泛流行。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湘潭市切实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全力实施免疫规划*策,传染病防控取得非凡成就。一类疫苗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湘潭市连续28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连续21年无白喉病例报告。
自年以来,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保持为全省最低水平。结核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
3
慢性疾病防控全域覆盖
近年来,通过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财*投入,逐步形成了*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疾病防控体系。年,湘潭市五个县市区全部建设为省级以上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其中雨湖区为国家级示范区。
湘潭市每年承接心血管病、慢阻肺、脑卒中、肿瘤筛查等国家、省级慢病防控项目,为居民免费进行慢病筛查体检,提供早期干预,有效减少高危人群发病,累计惠及群众4万余人。今年9月,国家级慢病防控创新基地、临床基地落户湘潭。
4
卫生监测能力不断增强
年,湘潭市“城乡饮用水”卫生监测启动,城市监测点由6个增加至目前的68个,农村监测点增加至个且实现乡镇全覆盖。年,开始承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食品卫生监测”转变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医院从过去的3家增加至家,实现乡镇监测全覆盖。
目前,湘潭市城市饮用水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农村饮用水合格率由25%上升至75%,居于全国前列,湘潭市获评全国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先进单位。
三
70年来,湘潭市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1
医疗卫生机构迅速发展
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到个,医院5个(医院4个),医院2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9个。床位数增加至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6.75张,提前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十三五”规划指标。
2
医卫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年,全市医卫技术人员总数达到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人,注册护士人。湘潭市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达到2.63人、3.06人,均高于全省甚至全国平均水平。
3
医疗项目建设突飞猛进
近10年来,各级*委、*府大力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条件。年至年,湘潭市投入医疗卫生项目建设资金21.38亿元,医院(含公卫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家。
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
目前全市已实现每个建制乡镇(街道)、村(社区)拥有一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构建了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圈。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6.49%。各级医卫机构的医疗设施配备明显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得以全面推进。
湘潭市连续9年获评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市17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获评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深入开展
通过优化服务流程、信息化手段、推行日间手术等措施减少排队次数、缩短缴费和候诊时间,医院普遍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通过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就医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四
70年来,湘潭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群众就医获得感稳步提升。
1
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形成
中心城医院、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医院为核心单位的医疗健康集团,医院、医院为龙头的医共体,在全省率先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年,全市县域内住院就诊率达到89%。
2
医院改革全面推进
进一步加强*的领导,医院管理制度,推进编制、人事、薪酬等方面改革,不断完善医院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投入机制,逐步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规范医疗行为,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院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10%左右。
3
全民医保制度覆盖城乡
建立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障、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慈善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等多元化多层次医疗保障网,城乡居民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全面实现备案人员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完善“五重保障”制度,贫困对象住院患者实行“一站式”服务,县域内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
4
药品供应保障日益完善
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普通医用耗材实行阳光挂网采购,对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进行重点监控,挤压药品耗材虚高水分,药占比从年的32.28%降低至年的27.18%。
5
综合监管成效显著
全面构建*府监管主导、第三方广泛参与、医疗机构自我管理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加强医疗服务质量控制,质控体系覆盖临床各专业。完善综合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机制,推行黑名单制度。规范药品和耗材使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另外
今天的新闻发布活动还邀请了
市疾控中心主任、市优秀公共卫生工作代表马金辉
优秀医师代表周仕钧
以亲历者、见证者的身份
现场讲述和介绍
所在领域的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成就和变化
疾病预防控制的70年
(市疾控中心主任、市优秀公共卫生工作代表、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省百岗明星、湖南省职业卫生工作突出贡献奖、湖南省10大疾控先锋获得者马金辉)
年,我从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科大学)毕业,一直扎根于公共卫生工作战线,至今已有30余年,见证了我们国家卫生事业的伟大进步,亲历了我们湘潭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大发展、大变化。
70年来,湘潭市疾病防控体系实现从无到有。
年成立了湘潭地区卫生防疫站,年组建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承担传染病防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慢性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控、疾病预防分析研究等七大项工作职能。经历改革开放四十年,至今湘潭已建立了以各级卫生行*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等为主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了横向倒边、纵向到底的公共卫生网络。
70年来,湘潭市免疫规划实现从简单到多元。
新中国成立之初,天花仍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之一。为控制和消灭天花,*和*府开始实施伟大工程“全民种痘”,最终我市在年之前消灭了天花。疫苗是预防和消除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湘潭市自年起实施计划免疫,当时是“四苗防六病”,年起实施免疫规划扩大到“十四苗防十五病”,可预防的传染病从6种扩大到15种。年开始,湘潭市每年免费接种各类疫苗70万针剂次,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免疫规划疫苗针对性疾病发病率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筑牢了坚实的免疫屏障。湘潭市从年开始大规模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到年,15岁以下人群HBsAg携带率从年10.33%下降至1.2%,年我市全人群(1~59岁)HBsAg携带率为3.4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10%)。
70年来,湘潭市慢性病防控实现从以治疗为主到早期综合防控为主。
年湘潭市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市总死亡人数的90%以上,死因前三顺位依次是心脏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病。近年来,湘潭市以创建慢病示范区为契机,建立了“*府主导、部门协作、专业支持、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控长效机制,构建了*府、医院、医生、患者“四位一体”的慢病管理模式,慢病防控成效已逐渐显现。年我市五个县市区已全部创建成省级以上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进一步筑牢百姓健康防护之堤,建设好慢病防控“湘潭模式”,今年9月湘潭市积极争取了“国家慢病中心湘潭创新基地”落户。为湘潭市不断加强同国家慢病中心和其它发达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对接搭建起了桥梁。
70年来,湘潭市疾病防控能力实现从弱到强。
●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上世纪九十年代,传染病疫情上报采用纸质记录,由防疫站汇总统计后一月一报(邮寄到省里)。年1月,湘潭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线运行(全国第一批),全市医疗机构实现%覆盖,报告时效从过去的30天缩短为4小时,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率达98%以上,极大提高了传染病疫情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实现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的动态统计和分析。
●检测检验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市委市*府投入1.2亿元建设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明年将投入使用。实验室面积由年以前的㎡,到现在的㎡,到新大楼建成后的㎡,检测检验项目成倍数增长,食品从简单的细菌、病*检测至今天的杀虫剂、农药残留、抗生素、瘦肉精等项目的检测,饮用水检测能力由过去只能做最基本微生物项目检测增加至今天的项全分析检测。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国家级的流感病*实验室、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同时我们还在积极争取新的国家资质实验室认证,努力建设新的细菌病*分离实验室。
●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湘潭市先后从容应对并成功处置年全国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湘潭县射埠镇)、年全省首例猪链球菌病例(湘乡市东山乡)、年新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等突发传染病疫情。
辉煌的70年
(优秀医师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湖南省劳动模范、湘潭市首届“医卫名家”、湘潭市首届中国医师节“湘潭好医生特别奉献奖”获得者周仕钧)
我是年考入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学院)的医学生,到今天在医疗战线上耕耘了56年,回想起这56年的从医路,我的成长是伴随着祖国走过了56个春秋。这些年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一天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来形容。
我来湘潭医院工作时只有三大件:听诊器、血压计、普通胸透、胸片,病室只有6个,病床不到三百张,全院职工余人,那时化验室只能做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现在,医院有科室40个,病床张,多职工,有现代化的检验科、影像科。
回想当年药品品种也是屈指可数,开展的手术项目也是少之又少,更别说开颅、心脏、肺、肝脏等大型手术了。更谈不上什么专科,那些年代只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五个专业,哪有像今天内科含心血管、消化、呼吸、内分泌、肾内、风湿免疫、血液科;外科含肝胆、泌尿、骨科、胸心外科、显微外科、器官移植科等。内外科又派生出肿瘤内科、放疗科。独立的神经内、外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心理科、精神科、康复科;放射科又派生出介入科等等,这种专业的分工,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与此同时又出现多学科诊断模式,当今已进入老年社会,不少患者是多病共存,例如肿瘤患者是先化疗、还是先放疗、或手术、生物治疗都可以通过多学科会诊,达到更为精准的医治。多学科模式的建立改变了患者的预后。
湘潭的医疗卫生事业随着国家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好、越来越健全,就拿我40医院工作时,医生队伍大多是中专生、专科生,我从湘雅毕业来的当时是比较稀缺的资源,到现在硕士、博士研究生,人才梯队的结构大为改观。当然有了高层次的人才,最受益的是我们的病人。抢救危重病人从只有鼻导管给氧、静脉输液、手工测量血压到现在各专业、各专科的重症监护病房,才有了今天抢救危重症成功率达到省内、国内的救治水平。现在生活在湘潭的百姓如果得了病,至少98%以上都可以在本地做出精准诊断。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各种设备的更新、换代,CT、B超;磁共振等高端设备已经全面普及。检验、病理从细菌学、病*学、生物化学、发展至今天的分子生物学、基因诊断、3D打印,大大提升了诊疗的精准性。随着医疗事业不断的发展,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的改进和提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达到早期治疗,不再是百姓的奢望,更有意义的是在无症状期就能做到。
医院医院,但这些年来我们都能在省级、国家级各种专题会议上讲述湘潭医学成果,在国际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尤其是进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出现将会让我们眼前一亮,是“专家的大脑”与“图书馆”的结合体,先进可靠的医疗辅助手段将成为我们的好帮手。将会更好的服务于湘潭人民。
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湘潭卫生事业的成就,各个学科的蓬勃发展,不论是在传染病防治、优生优育、预防接种、精神卫生、妇幼保健、中医中药、医联体建设到百姓的医疗保障,诸多方面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湘潭人民的平均寿命达到了78岁多,比全国平均水平将近高两岁,达到很多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些成就的取得值得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牢记:只有祖国才是我们事业发展的福地,百姓才能有70年来的安居乐业、幸福而健康快乐的生活。
答记者问(节选)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向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深化综合医改,请问下一步湘潭市深化综合医改有哪些创新举措?
答(市卫健委体改科科长艾伟宏):国家卫健委已经确定湘潭市及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为城市医疗联合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城市(县市),是全省唯一一个试点全覆盖的地区。下阶段我市将以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抓手,着力从三个方面推进综合医改:
一是改革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启动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和管理,医院牵头、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康复、护理、公共卫生等其他医疗机构参与的区域城市医联体管理与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城市医联体内专家、大型检查检验设备、消*供应、药品配送等资源的共享,并在医联体内实行质控统一、会诊同步、信息同网。
二是提升县域服务能力。通过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加快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构建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合作发展、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医院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等服务。
三是统筹三医联动改革。通过推进以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为单元实行医保总额打包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建立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机制,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医保差异化支付*策,引导群众基层就医。通过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提高医疗服务中技术劳务性收入的比重,调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积极性。通过稳步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建立适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医院薪酬制度。通过构建统一的药品耗材供应保障机制,以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为引领,实现用药目录衔接、采购数据共享、处方自由流动、一体化配送支付。通过加强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突出公益性导向,确保医院综合改革*策落地见效。
今年7月国家正式发布《健康中国行动(-)》中提出的唯一结果性指标就是到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22%,年要达到30%,请问湘潭市健康教育所作为该领域的专业机构,准备如何来助力这个目标的实现?
答(市健康教育所所长肖青林):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有利于提高和维护自身健康决策的能力。它既是健康中国行动中的唯一结果性指标,也是《“健康中国”规划纲要》13个主要指标之一,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为实现这个刚性指标,作为该领域的专业机构,我们准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工作:
一是掌握湘潭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状。为了解湘潭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居民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年我们组织专家开展了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内容涵盖了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获取与利用六个方面。监测结果显示:通过近年来积极采取健康素养促进措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特别是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和居民科学健康观相对较高,但还是存在城乡、人群差异以及健康知识尚不能有效转化为健康行为等方面问题,同时基本医疗素养和慢性病防治素养较低,这就为我们下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干预措施。围绕“健康中国行动”15项专项任务,我们将其细化为三大板块的健康促进与教育内容:一是科学就医、合理用药、心理健康等综合方面板块;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