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国产核磁共振仪器开始量产,这次真的和30
TUhjnbcbe - 2023/8/15 21:50:00

核磁共振仪器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心脑血管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有重大意义,但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不久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并开始量产。

将核磁共振仪器搬上生产线不是件容易的事,它不光要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更要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早前就有国产核磁共振入驻协和的消息。如今看来,可谓是双喜临门。那么,国产核磁共振行业究竟怎样?它将带来哪些利好?这一切又是意味着什么呢?

一、现象:国产代表联影,目前正处于初步打破垄断,但利润有限的阶段

在这次央视的专题报道中,我们看到国产核磁共振的生产线就是联影。那么,联影的当前发展到底怎么样呢?

从股市来看,当前联影的净资产大概是亿。负债率26-27左右,股价从历史高位一路跌,到年末公司总资产亿,而净资产是多亿。

联影的资产回报率是6.8%,而净资产回报率9.4%。通常国内高科技企业的资产回报率,不会低于10个点。净资产回报率也不会低于14个点。可是,你会发现,近12个月真金白银持有联影股票的股民,却基本上都在卖。

其实这是因为联影目前的阶段,正处于初步打破垄断,但是利润有限的阶段。要知道,联影的层超高端ct和57t的高端核磁共振仪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接下来,我就按照数据对比法,来判断一下联影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比亚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标志是外国车大幅降价,比亚迪汽车出海,利润暴涨导致股价大幅上扬。

宁德时代也是差不多的例子,基本上只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结合本土优势都能做到股价猛涨。

比如说宁德时代的净资产大概亿,第一季度净利润98亿。如果接下来几个季度都是这个水平,那净资产回报率估计在百分20左右。我国的电池产业毫无疑问是统治级地位,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人均净利润通常在万以上,比如说宁德时代大概是万,联影目前的水平是28万左右。联影现在的地位比较像比亚迪年那会。比亚迪在16、17和18年那会,很多国人并不认可,但到了年很多国人都认可迪子。乃至海外也有很多车主。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给联影6-8年时间,它应该可以真正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毕竟我国的人均核磁共振设备,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对于中国人而言,能自己造的东西最大的好处就是价格下来了,哪怕薪资没涨购买力也变强了。

比如说以前一个微波炉块,现在一个微波炉块。通常都是块月薪,分别能购买1个和十个。所以真的和月薪有关系了。

中国目前的状况或许没办法直接大幅提高月薪的人的收入,但是至少可以让月薪的人享受更廉价的医疗了。

二、分析:国产核磁共振百利无一害,医院一般排期都要7-10天才能做

毋庸置疑,随着国产医院,降低检查费用,缩短MR检查预约时长是必然的。看见这个新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百利无一害。希望国产核磁把价格打下来!医院里哪个检查预约时间最久,核磁共振不说排第一也至少靠前。

据我所知,医院是个全国TOP30的医院,医院的核磁共振一般排期都要7-10天以后才能做。为了提高效率,他们的核磁共振室都是从早上8点开始做,一直做到晚上12点停止,而且周末照常做。就这,还是不够。

核磁共振的检查很耗时间,单次单部位平扫需要20分钟,这样算下来一天16个小时一台也就是做不到50个病人,更何况很多病人一次做好几个部位还要加各种造影剂增强,这样算下来有时候一个人就要做1小时。1天1台机器才做30个病人也不奇怪。

那怎么办,其实又两个办法:一是买仪器;二是能不开核磁检查的尽量不开核磁。但是,核磁共振机器非常贵,一台数千万,而且日常运营和维护价格也非常昂贵,占地面积非常大。核磁长期都是国外的几个厂家:GE,飞利浦什么的。机器确实好,但是贵也是真贵。

而且核磁共振这项检查,有时候是不可替代的。它对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检查,比CT要好很多。甚至有些疾病只能用核磁来检查,别的检查方法基本看不出来。比如说脑组织的一些检查,比如说韧带的一些损伤。

在这里,我举个例子:神经科有个病叫脑梗,其中脑梗在4.5小时以内叫做超急性期脑梗死,时间在4.5小时以内的脑梗可以采取溶栓治疗,预后会比较好。但是CT在4.5小时的时间窗内显影的效果并不好,甚至完全扫描不到异常。但是MRI中的DWI序列,看这个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效果非常好。

如上图所示,梗死灶直接体现为一个高亮的信号,谁都不会错过。CT图像下骨肉瘤的图像,你可以看见骨肉瘤组织的颜色和周围差别不大(但是从骨的改变可以看出是骨肉瘤),不容易明确骨肉瘤侵犯的位置。亮的部分都是骨肉瘤,这样就明显能够看出来肿瘤侵犯到了哪些位置。

可见,这就是这玩意的重要性,虽然贵是贵,而且排队慢,但这也是医生检查不可或缺的原因,毕竟有些病是真离不开核磁了。

三、本质:未来阻碍国产核磁共振的不会再是技术,而且摒弃对进口设备的迷信

医院的需求巨大,未来阻碍国产核磁共振仪器在中国的医疗服务中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并不是卡在技术上,而是卡在采购上,而是卡在国内各地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疗机构对进口设备的宗教式迷信上。

其实中国在核磁共振仪器的研发制造应用上起步并不晚,核磁共振技术也并不像神友殖人们说的那样玄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一种技术谱系相当久远的成熟技术,早在年,当时北京分析仪器厂就研制成功了大型核磁共振分析仪BH-01。这台机器虽谈不上先进,但皮实耐用,使用多年后依然保持着出厂时的指标,说明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制造技术就算不先进,但也完全是堪用的。

也就是说,,中国在核磁共振仪器的研发制造上,很早就实现了在部分领域的国产替替代,而且国产核磁共振仪器应用非常广泛,不限于医疗和化工领域,在某些产业领域也有广泛应用,比如食保健品制造领域和石油化工领域等。

根据数据,国产仪器不仅在国内实现大量应用,而且很早就成规模出口。年上半年,中国国产核磁共振产业就取得出口成套核磁共振设备万元,出口核磁共振装置零部件万元的好成绩。

然而国内医疗用核磁共振设备依然长期被进口设备所霸占,特医院,几乎清一色使用西门子,通用,雅培,日立等外国企业的进口设备,偶有使用国产设备也大多采用进口部件组装的产品,其中高场强设备几乎被外国企业垄断,这主要源自两个原因:

一是技术原因。目前医用的超导磁体核磁共振设备在各方面均具有优势,是公认最先进,最好用的核磁共振设备。长期以来,它被美英德荷日等国所垄断。而国内企业长期以永磁体核磁共振产品为主,技术上确实仍不如人,这也是医院高度依赖进口核磁共振设备的原因之一。

二是采购原因。技术因素固然是医院依赖进口核磁共振设备的原因之一,但采购工作中对进口产品近乎于偏执的迷信也脱不开关系。医院甚至在招标文件中特别注明“只采购进口设备”。

在我看来,这已经不是一种偏执,而是一门宗教了。其实国内制造核磁共振设备的企业不少,除了本次主角上海联影外,还有诸如东软,华润万东等,都能够满足国内大多医疗机构的日常诊疗需求,根本不需要把所有诊疗服务完医院的少数几台“原装进口”设备上。

我们都说美国核磁共振仪器百万人人均占有量35.4台,而中国只有6-7台,可他们也是老旧的电磁体设备,永磁体设备,先进的超导磁体设备混用才有这种覆盖率的,而不是所有设备清一色全是最高端的超导磁体设备,一些小诊所,小医院只需要廉价的甚至是相对落后的设备就可以满足日常需求,根本不需要人手1台西门子,个个都要用飞利浦。

所以说,国内对国产设备的歧视和进口设备的迷恋,特别是对所谓“原装进口超导磁体核磁共振设备”的迷信,导致很多完全能够满足一般诊疗需求的廉价优质国产设备无法进入各级医疗机构,进而无法提升核磁共振设备的覆盖率,提升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降低核磁共振服务的成本。

比如永磁型核磁共振设备,在年的时候,国内还没有国产产品,外企售价动辄上千万一台,而深圳贝斯达公司的国产永磁型设备出现后,把外企产品售价一举打到多万元一台,年甚至把永磁型设备的销量做到国内排名第一,而国产产品的涌入,也让那医院可以做到把单个部位的检测费用压低到数百元价格的程度,这对于钱包并不宽裕的国内普通民众来说,真是万家生佛的善举。

可以说,国内核磁共振诊疗服务的高端化,昂贵化,奢侈品化,核磁共振设备的覆盖率长期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有一大半原因是这种奇怪的进口设备迷恋导致的,这种对进口成套设备和昂贵固定资产根深蒂固的崇拜,严重禁锢和迟滞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可见,一直以来,国产核磁共振高端设备生产制造的这种困境,与其说是技术原因导致的,不如说是观念原因导致的。只有摒弃这种迷信,改革设备采购制度,才能真正提升国内先进医疗设备对国民的覆盖率,推动国产医疗设备产业技术的发展进步。

最后的话:国外工业领域皇冠上璀璨的明珠越来越少了,快不够用了!

总之,当我看见国产核磁能够取得突破,内心非常高兴。我们不再依赖于国外的仪器,而且国产仪器通常更具有性价比,相关的保养和维护也更容易。医院可以用更少的钱去添置更多的核磁共振仪器,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要。希望有一天我们开核磁单的时候可以像CT一样,上午开单,当天就做完了!那我估计会喊一声:“国产,真香!”

当然,我们国产崛起也是很不容易的,除了要面临大量的专利壁垒,还要面临有着巨额资金的买办集团阻挠,包括舆论战压力。只是国运昌盛,这些都不过是螳臂当车。国外工业领域皇冠上璀璨的明珠越来越少了,快不够用了。下一个是进口手术刀?民用芯片?估计只剩下进口包包等奢侈品是国内没法生产的了,毕竟智商税只有国外产的才有效。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产核磁共振仪器开始量产,这次真的和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