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
01
疫情时期,隔离是最靠谱的措施,但有些人却身不由己,大踏步走出了家门,赶往疫情最严重的武汉。
他们写下《请战书》,前往疫情一线,医院这没有硝烟的战场。
“若必战!召必回!战必胜!”
就这样,非典时的小汤山精锐部队,挺进了火神山雷神山,各地的医疗支援也陆续进入湖北。
上周医院医疗队,都剃掉了头发。
长发飘飘的姑娘变成了短发,男孩子则集体选择了剃光,变成卤蛋头:
医院的出征队伍,出发前几百个行李箱铺在地面。
里面最多的物资,是一包又一包的成人纸尿片!
因为他们一旦穿上防护服,就只能咬紧牙关坚持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一整天。
还有些送别现场,丈夫哽咽着给临行的妻子说“你平安回来,我包一年的家务”。
援军在不断赶去,抗疫前线也发来照片。
为了争分夺秒地和死神抢人,医生们在繁忙的治疗工作间隙,没有床没有椅子,防护服也不脱,就地睡成一排:
还有令人泪目的背影,医生受伤拄着拐杖,仍然穿着防护服在ICU病房查房:
奋斗在前线的不只是年轻力壮的人,武汉有一名86医院坐诊,他说,不能辜负了病人的信任:
还有武汉的医生在连续作战数天后,和自己家打电话,带着哭腔咆哮到声嘶力竭——
“我难道不想回家?我不想回家过年?啊?”
打完电话后不多久,他又继续投入战疫工作中。
他们是特殊时期最可爱的一群人。
02
但是,就在医生们奋战前线的时候,身后还遇到了很多糟心的事儿。
医疗资源不够,医生被逼得自己DIY。
用无纺布自制口罩,还是用订书机钉的:
有的医生用文件夹做防护面罩:
甚至有用摩托车头盔当护目镜,用塑料袋雨衣做防护服:
除了物资紧缺,有的医护人员还遇到了“白眼狼”的邻居。
在进入二月份后,进入了全民闭关的时候,全国部分的小区已经进入到了封闭式管理,登记、测量体温的手段都获得了理解,但是有一些小区却对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实行了惩罚性措施。
这些医护人员们大约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因为“白衣天使”的职业,成为了自己小区最不受欢迎的人,自己有家,却不能回。
“医务人员禁止入内”!
一张白纸,8个歪扭的大字,这大约是年所有硬核标语里面,最令人齿寒的一组了。
而在河南信阳,医院护士小邹也回不去家,医院出具的工作出入证明,也因为“可能带有病毒”而被锁在门外,最终是报警解决的,而拦人的大妈抱怨说“小区医院上班的”。
而在各级部门表态“无故阻挠医务人员通行将严肃处理”后,仍有医护人员回不了家,而且是业主投票“一致通过”的。
不止南阳、信阳、郑州,不少一线医护人员感受到了来自于社会的嫌弃,有医护人员自嘲,“自己被自己誓死保护的对象给鄙视了,多么可笑”。
也太令人扎心了。
03
在大量医护人员奔赴战场之前,舆论场上令人惊骇的,是两个砍杀医生事件。
医院是北医院,现在防疫任务不轻,而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没能摆脱两个月前杨文医生遇害带来的阴影。
12月北京医院的杨文医生被患者家属杀害,手段残忍:
凶手很快就被绳之以法,判了死刑。
但是依旧挡不住伤医者的步伐,一月份,正在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前线医生还在救人,再次发生伤医事件。
医院的陶勇医生当场倒地,后脑勺、胳膊多处被砍伤。
这位陶勇医生,在医学界也是极负盛名的医生,师从“眼科四把刀”之首黎晓新教授,是黎教授门下最得意的弟子。伤前已经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擅长葡萄膜炎,眼底病等病症治疗。
眼底病的手术难度多大?
中国一共有3万眼科医生,能做白内障手术的只有几千人。
能做眼底手术的,人数要减少一半。
像陶勇医生这种主任级别的一年需要做上千台手术,每年给上千人重新带来光明!
而且他还是个非常有善心的医生,曾经自掏腰包给经济困难的病人治病。
不仅如此,陶医生还经常赶赴公益,参加健康快车计划,免费帮贫困农村人口进行手术恢复光明。
凶手的刀下,砍的都是一个个失明者全家的希望。
这些行为,令众多病人和医生都非常痛心。
04
拍摄已久的纪录片《中国医生》前些日子在视频网站上线,摄像机的镜头记录了医生们的“日常生活”,让人心酸。
医生的生活往往是边哭边笑,令人无可奈何。
朱良付,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医师,谈起了自己面对过的一次医闹,说到家属给他放狠话:要把他撕成碎片。
威胁他的这个老太太生气的原因是她家老爷子手术后发生了脑高灌注综合征,命没保住。
(注:高灌注是一种手术后的并发症,脑部血流速度升高超过一倍以上,总体来说发生率低,但是一旦发生就很危险,死亡率过半。)
医生无奈归无奈,也有些欣慰:
老太太前脚说完要把医生撕成碎片,后脚又开始让医生给自己也看看病,令朱医生苦笑不已。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而且发病非常快,脑卒中尤其凶险,致死率高,变植物人的比例也大,可以说朱医生每天面对的都是生与死。
然而病人家属做出的这些令医生困惑的行为,并不能阻止他治病救人。被逼无奈之下,医生只好用手机录手术知情同意的方式来规避风险。
这个措施,只是为了让医生安心地救人。
05
除了要处理这些麻烦,劳累,压在了所有医生的肩头。
《中国医生》的纪录中有这样一位医生。医院的心胸外科主任王东进,被称为心脏上的拆弹专家,外号虽然很霸气,嘟嘟的脸上却总是挂着笑容。
但是仔细观察,他全身都是病:
做完手术出来,不是在揉脖子,就是一直扶着腰。
为什么这么累,因为他全天候满满的都是手术,心脏外科上手术台都是一站好几个小时。
普通人的八小时工作制,这里是没有的,十二小时也不够。
不仅每天的工作从早到晚,他还定义了江苏省的“六小时生命圈”,意思是:尽管主动脉夹层致死率高,只要发病六小时内送上他的手术台,就有较大的把握抢救成功。
他还在每个周末医院做主动脉夹层的科普讲座,送医下乡,医院医生能够识别诊断主动脉夹层。
每天要做3-4台手术,一台手术的时间就可以长达5小时,全年天无休,这样的长时间工作,使得王医生患上了腰椎病、颈椎病和下肢静脉曲张。
但是面对镜头,他并没有抱怨任何不公,继续笑呵呵地说“要残废了~”
前不久的一个视频也很揪心,医院普外二科主任杨文凯,在连续两周手术之后,回家时乘电梯站着睡着摔倒,甚至磕断了两颗门牙:
他那躬身的动作,摔倒的瞬间,缺掉的门牙,让人非常心痛。
医生们工作起来没日没夜,猝死的风险也在增加。
年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显示,有40%的医生每天的睡眠是少于6小时的,男性医生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50.90小时,女性为49.79小时。而这50小时左右的数字,医院查房坐诊或上手术台的时间,做实验、写论文、带学生、学术研讨通通没有加进去。
忙完一天的工作后,河南的朱医生说,除了医闹,他还害怕自己会死掉,但是又不敢死。一个主任医师要用25年来培养,如果死了,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医生的这些无奈和焦虑,医院里看病时所见不到的。
06
中国医生,也是中国的英雄。
我们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医院中随手拍下的关于这些英雄的点点滴滴。
骨科医生版湿身:
这样的一场手术,堪比一场马拉松。
金银潭医务人员脸上,是口罩的印痕,迟迟没有消失:
医院的一位医生,连续做完7台手术,症状准备第八台手术的间歇时间,坐地就睡着了:
睡完十多分钟,又继续做下一台手术,而当天,他一共排了10台手术。
医者,仁心。
07
不过,在日益险恶的执业环境中,愿意从事医学的人日渐减少,而其中的一大阻力,就是这些医学工作者,他们太清楚其中的艰辛,不愿意自己的下一代继续从事这个职业。
在《中国医生》中,有一名护士姐姐,说“绝不让自己的孩子当医生”:
因为当医生没有生活质量,无暇顾及家庭。
《少年说》中有一位医生的女儿,就说自己的父母都是医生,因为压力大而且太辛苦,不同意让自己以后学医:
事实上,从医的父母中,多半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继续干这一行,每年60万医学生中也仅有10万人从事医学工作。
如果用马云的话来解释,不愿意干的原因只有两种:钱没给够,心委屈了。
医生这行业,两点都占。
当你在疫情一线拼杀一天,发现深夜回不了家,当你在为患者尽心尽力,对方却向你举起了屠刀,这种委屈恐惧,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
爱默生说,只要生命还可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应永远倍受崇拜。
希望疫情结束时,这能成为大家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