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徐晨
毕业季也是体检季,许多用人单位将入职体检作为招聘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有许多单位选择在此阶段组织职工健康体检。健康体检可以通过各种检查项目,评估受检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健康隐患,让疾病止步于早期。关于体检,不少朋友也有疑惑,如体检项目都在查什么、体检项目如何选择、体检前要准备些什么、报告结果如何理解等。为解答相关问题,近日,《大众名医馆》邀请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张志勉做客讲解。
在大多数集体体检中,项目都已经提前选定,其中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是三大必选项目。其中,体格检查一般包括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检查,借助以上检查结果,医生可以根据有无超重情况以及血压、脉搏等是否正常,判断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一般检查,也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生化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等检查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医生可以了解有无贫血、感染及泌尿系统等疾病,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X线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是否出现心律失常、脂肪肝、胆囊结石或肾脏结石、肿瘤等。
“除了必选项目外,还可以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或家族史等情况选择个性化检查项目,进行专业化筛查。”张志勉介绍,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常见病类型和发病风险不同,可以增加的个性化项目也不同。例如40岁以上群体是各类甲状腺疾病的高发人群,消化系统疾病和骨质疏松也更容易找上门来,因此最好增加甲状腺B超、甲状腺功能检测以及消化内镜检查,尽早防治疾病;50岁则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建议增加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彩超,脑多普勒检查等心脑血管方面检查项目,如经常头晕、头痛、眼花,可以做头部CT或MRI检查,帮助排查疾病;60岁进入各种肿瘤的高发阶段,增加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相应的并发症的排查,如心脏彩超、颈动脉椎动脉检查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有某种疾病的家族史或病史的群体,应提前增加与之相关的体检项目。以结肠癌为例,若父母、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患有结直肠癌,或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便血等症状,需50岁以上或更早进行肠镜检查。对于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中年人,应增加冠心病危险因子、运动平板、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必要时行心脏CTA或造影检查。对于有慢性乙肝病史者,患肝癌的危险性会显著上升,应该定期检查血甲胎蛋白、无创肝纤维化检测及肝脏超声检查等项目。
体检并不能一劳永逸,定期体检并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后续筛查干预,才能更大程度保障健康。首先,一些体检项目有其局限性。“有些疾病不是靠某一项检查就能发现的,所以只要查出了‘蛛丝马迹’,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比如体检发现了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可能是早期肠癌的症状,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肠镜检查才能确定。”张志勉表示。体检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是团队体检,体检项目大多是一些常规项目,个性化程度不够,这可能导致一些疾病早期信号难以检出。如前列腺癌的检查仅仅只做前列腺B超是不够的,它要结合抽血查前列腺抗原及外科的肛门指检等;而胃肠道肿瘤的早期筛查主要通过胃肠镜检查才能发现。另外,一次体检往往只能反映最近一个阶段的健康状况,而人的身体每天都在不停地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一次体检指标并不具有长期意义。对此,张志勉建议,不要有一次检查保终生的想法,只有定期做体检才能动态掌握身体的变化,特别是高危人群,更要注重定期体检。同时,平时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