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瞭望丨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
TUhjnbcbe - 2024/6/19 19:29:00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冉燃◇“十四五”时期将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全方位干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十四五”时期将把解决国民健康不平衡不充分作为重点,在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同时,在缩小卫生健康资源配置、服务利用和健康水平差异方面拿出真招实招,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既是“十四五”时期健康领域改革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也是卫生健康领域的总体规划。
  
  《规划》命名为《“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突出体现了落实《“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和《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相关要求,以卫生健康发展为主体,拓展到与健康直接相关的领域,强化跨部门协作,落实共建共享,推动实现全民健康的定位。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就此采访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请他深入解读这份“十四五”时期推动实现全民健康的规划书和路线图。
  
  惠及全人群覆盖全生命周期
  
  《瞭望》:《规划》有哪些亮点?
  
  毛群安:《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系统谋划和总体布局,主要有四个亮点:
  
  一是突出高站位谋划。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中心工作中找准卫生健康工作定位,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高质量卫生健康保障。
  
  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健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对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独特优势进一步发挥,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等发展目标,积极推进建设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在监测预警、重大疫情救治、医疗服务模式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全民健康信息联通应用等方面发挥协同作用,努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卫生健康、教育、体育、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同向发力,通过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重点疾病防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方式全方位干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针对婴幼儿、妇女和儿童、劳动者、老年人、残疾人及其他重点人群,针对性提供全周期健康保障,持续推动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预防、诊疗、康复、健康促进,优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服务。加大全国医改经验推广力度,加快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医院高质量发展,健全卫生综合监管制度。加快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建设,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卫生健康领域科技体制改革试点,鼓励新药研发创新和使用,开展原创性医疗装备技术攻关,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健康新业态、新模式。
  
  《瞭望》:《规划》依据什么做出全方位干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的安排?相关部署的要点在哪里?
  
  毛群安: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要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全方位干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
  
  一方面,要惠及全人群,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使全体人民享有所需要的、有质量的、可负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
  
  另一方面,要覆盖全生命周期,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过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全面维护人民健康。
  
  《规划》在“十四五”期间作出相关部署,一是全方位干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如着力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等。二是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如着力完善生育和婴幼儿照护服务,保护妇女和儿童健康,促进老年人健康等。
  
  把解决国民健康不平衡不充分作为重点
  
  《瞭望》:预防为主、强化基层等是卫生健康工作的原则。“十四五”期间在这些方面有哪些着力点?
  
  毛群安:预防为主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的方针。强化基层除了增加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外,更应
  
  一是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聚焦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和重点人群健康,逐步健全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强化防治结合和医防融合,推动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有机衔接。
  
  二是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动资源下沉。密切上下协作,形成连续通畅的双向转诊服务路径,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瞭望》:《规划》把“提高质量,促进均衡”列为基本原则的背景是什么?预期带来哪些变化?
  
  毛群安: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疾病谱变化,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健康服务需求将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同时,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快速提高,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健康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福祉问题。健康需求的内涵不断扩展、标准要求更新更高,群众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优质。
  
  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多样化健康需求相比,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仍待优化。
  
  一方面,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问题凸显,健康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卫生人力短板成为制约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瓶颈。我国注册护士、全科医生配置水平与一些中高收入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床医比、床护比、医护比仍比较低,执业(助理)医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不到60%。
  
  另一方面,地区之间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凸显,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群众跨省跨区域就医问题突出,“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和肿瘤、心脑血管、精神心理等疾病领域短板突出。
  
  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新目标要求,《规划》把解决国民健康不平衡不充分作为重点,把“提高质量,促进均衡”列为基本原则,在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同时,在缩小卫生健康资源配置、服务利用和健康水平差异方面拿出真招实招,持续改善健康公平性。
  
  预期到“十四五”末,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将持续提升,均衡性显著改善。
  
  具体而言:适应行业特点的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健全,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基层医疗卫生网底更加巩固,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惠及每个有意愿、有需求的居民,逐步实现县域内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省域内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服务,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医疗照护能力显著增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健康服务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持续改善健康公平性
  
  《瞭望》:时代对卫生健康提出了哪些新需求、新要求?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有哪些短板要补?
  
  毛群安:人民健康是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总体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全局性、整体性、协同性还有待加强,健康领域发展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还有待增强,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一是健康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凸显,要求进一步提升健康中国建设的全局性和优先性。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不仅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目标,也是当前形势下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积蓄经济发展长久势能、扩大内需潜力的重要支撑。需要进一步提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优先度,加快建立保障人民健康优先的制度体系,细化规划、投入、政策等方面优先要求,实现健康中国建设与相关国家重大战略同步部署、协同推进。
  
  二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要求加快提高健康中国建设的全面性与均衡性。当前,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快速提高,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健康需求的内涵不断扩展、标准要求更新更高,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地区之间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凸显。需要把解决国民健康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作为重点,在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同时,在缩小卫生健康资源配置、服务利用和健康水平差异方面拿出真招实招,持续改善健康公平性。
  
  三是公共卫生安全形势复杂严峻,要求进一步增强健康中国建设的系统性与协同性。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全球持续面临传染病暴发流行风险,生物技术误用滥用谬用风险增大,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乃至国家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从我国看,一些已经控制或消除的传染病面临再流行风险,鼠疫等传统烈性传染病威胁仍然存在,核辐射和生物恐怖威胁不容忽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于易发多发期。需要强化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公共卫生作为国家安全重要领域,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底线和基础性任务,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医防协同有效机制,筑牢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屏障。
  
  四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要求着力强化健康中国建设的创新性和国际性。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与卫生健康领域深度融合,新技术不断涌现,在应对公共卫生风险和健康挑战、重塑医疗模式和引领未来经济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成为国际竞争前沿和大国角逐的焦点。同时,随着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卫生健康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卫生健康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突破口。需要加快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把维护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的必备“武器”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同时强化内外联动,加强全球卫生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高健康中国建设国际影响力。
  
  因此,“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突出健康优先发展制度体系建设、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提高治理能力,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1
查看完整版本: 瞭望丨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