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第71期)嘉宾:吉启华
吉启华
年12月出生,副研究员,现任上海市教育工会副主席。曾任东华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校友会秘书长、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参加了上海市总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总工会第十四届经审委员。
年,我从东华大学调至上海市教育工会工作,至今已有6年了。下面我就这些年来我所负责的工作,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近10年来上海市教育工会的工作重心和宗旨。以前,工会工作总给人边缘化的印象,诸如发发福利之类。我认为,有作为才有地位。这个“作为”就是要在“围绕教育中心、服务教育大局”上做出让党、让教师们满意的工作来。
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参与教师的德育思政体系建设,保障教师的身心健康,近年来,上海市教育工会开展的这些工作,都是在国家发展、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落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举措。
吉启华(左三)带领上海优秀选手征战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并取得佳绩
新时代要学到群众工作的真本领
在20世纪80年代,方老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执著地促进国家建立教师节和颁布《教师法》。在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方老与其他委员联署提出建立教师节的提案。年、年、年,教育部党组、教育工会分党组连续向中央写报告,建议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总理的议案,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我国的教师节。议案通过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会后社会反响强烈
在新时代,要做好工会工作,我们工会干部的观念转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工会工作来说,有一点始终没有改变过,那就是掌握真本领,做好党的群众工作。
为党做好群众工作,要运用大数据,做到精准服务
学习真本领,最重要的是不断学习,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把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大政方针政策作为自己工作的切入点。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很多扶贫政策。除了教育扶贫外,今年又推出了购物扶贫,来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此时,我们的工会干部就要抓住国家扶贫政策契机,除了发起支教、捐款的活动外,还要为教师提供扶贫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搭起通道。
在观念上,我认为最迫切需要树立的就是工会干部不是“官”,而是群众利益的代表,是党的群众工作的落实人。工会干部是群众选出来,也是党放心的,所以,工会干部的一切工作都要从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开展工作中,不能以行政化、下命令的方式强制推行,这样方式不贴心、不贴肉,教师们是不会满意的。
如今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我们的工会工作完全可以通过大数据开展精准工作。比如,我们冬送温暖,夏送清凉以及帮困工作,其实通过建立教师信息库的大数据平台都可以精准开展。一所学校教师最多数千人,建立教师信息的数据库完全可以做到。现在上海市教育工会也建立了全市教师的数据库,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教师。
组织青教赛,搭起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近年来,上海市教育工会为搭建起青年教师的成长平台,投入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基础教育省市级教学竞赛。如今,青年教师大学组竞赛已经开展了四届,基础教育组竞赛已经开展了三届。各区教育工会也不遗余力,纷纷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搭建起各种平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制度建设方面,在教代会、文体活动制度和福利制度建设上,我们也逐渐规范化。我们在依法收取工会会员会费的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年,上海市教育工会的会费总额,在上海各委办局工会系统中是达第二位的。
工会要参与到教师思政教育体制的建设中
如今,国家重视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思政课改革上,我们教育工会号召教师们探索建立思政教育新体制,让我们的工会都参与到高校“大德育”的工作中去。中央决定在各级学校建立教师工作部,这是牵头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政部门,但是苦于缺少工作抓手。而我们工会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通过各类表彰先进教师的活动,就可以与教师工作部、与人事部、与宣传处等部门一起建立高校“大德育”的思政教育体系,从而让我们的教师从校园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来体现教书育人的价值。
教职工托底保障,只增不减
在20世纪80年代,方老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执著地促进国家建立教师节和颁布《教师法》。在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方老与其他委员联署提出建立教师节的提案。年、年、年,教育部党组、教育工会分党组连续向中央写报告,建议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总理的议案,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我国的教师节。议案通过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会后社会反响强烈
近10年来,上海市教育工会对全市教师的托底保障逐步加强,只增不减。我们吸纳高校中的非编职工加入工会;对全市教育工会会员的补充医保计划,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减轻了教师们患大病后的经济负担,为每位教师提供同等的、高质量的体检服务;成立上海市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关爱全市教师的心理健康。
把非编职工纳入工会组织
在上海9万多名注册教职工人员当中,有1.5万名是非事业编制的教职工人员,占到总人数的20%。这些非编教职工主要由后勤保障人员包括食堂、宿管、保洁、门卫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构成。他们大多来自外地农村,在上海打拼很不容易。这些学校的非编职工的基本利益和保障的诉求也不能被忽略。因此,近年来,将上海学校非编职工全都纳入教育工会组织,保障他们的发展需求,给与他们关爱和职业幸福感,是市教育工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举措。
如今,上海所有学校的教职工都享受到了工会待遇;对于非编职工,各基层单位还在探索教代会代表权益、评奖评优等,让他们也真正成为学校的一员。这些做法在全国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只做加法,不做减法,托底教师医疗保障
从上海市总工会的统计数据来看,上海市职工重大疾病的平均发病率为3‰,而上海教师的重大疾病的平均发病率要高于这个比例,差不多要接近于4‰。
上海教师的重大疾病发病率高,一方面说明了上海教师,尤其是上海普教系统教师的职业压力大,这些压力既来自于职业本身,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而在生大病之后,最让人担心的就是经济压力,高昂的医疗费用往往会让不少家庭因病致贫。我们上海的教师群体,虽然整体经济收入并不低,但也有因为大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发生因病致贫的情况。
我曾家访过一些因病发生经济困难的教师家庭。有一名生大病的教师,住房条件不宽裕,家里没有客厅,就是一个过道厅,而在这个过道厅的一整面墙前都堆满了他使用的药。还有一名生大病的教师,为了筹钱治病,不得已把自己的三居室换成了两居室。这些教师的境遇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感触颇深。
因此,我在想,我们工会对于教师们的医疗保障究竟要做些什么?我认为是托底保障。
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进行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医疗费用施行自费与医保相结合。但是,医保支付部分对于患大病的教师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年,上海市教育工会在教委党政的大力支持下,率先推出了教职工门急诊医疗费用保障制度。
十多年过去了,年的门急诊医保制度的经费渠道和保障力度,已渐渐达不到教师们期望的要求。为此,市教育工会通过学习各种文件,并向市教卫工作党委汇报,经上级批复同意,年形成了最新的教师补充医疗保障计划。
最新的保障计划对于患大病的教师来说,保障力度大幅提升:首次罹患大病,从原先可一次性得到1万元的大病补助,到现在可得到5万元的补助。而通过市教育工会提供的工会会员保障计划,还可以享受到互助保障2万元。
此外,市教育工会还鼓励各基层工会为教师们再额外购买一份市总工会的互助保障计划,这样患大病的教师又可以再得到最高1至2万元的医疗保障。
如此,有教职工医疗门急诊保障计划,再加上各区、各学校的互助保障计划,对于一位患大病的上海教师来说,在大病医保的基础上,又有了8万元的大病经费保障。这就是托底。
因此,这些年来,我们市教育工会对于教师们的医疗托底保障,“只做加法,不做减法”。
让每位教师都享有高质量的体检
近年来,教师群体大病发病率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体检检出率高。这绝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因为很多恶性肿瘤通过体检被早期发现,因而得到了及时治疗,从而挽回了很多教师的生命。
教师体检在近10年前又是另一番景象。那时,我在东华大学从事工会工作,上海高校的教医院进行,费用每人每年~元。校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水平,医院或专业体检机构相比,因此,很多教师的大病、重病不能及时检出。所以增加体检费用,让每位教师都享有高质量的体检十分重要!我在东华大学进行了调研,并在学校党政的支持下提高了体检标准,并通过社会招标,校外高质量的专业体检机构为广大教职工体检。当年,学校就有10多位教师被查出大病,早期的治疗挽救了生大病教师的生命。
担任市教育工会副主席后,我常向各基层工会主席,尤其是高校工会主席宣传高质量体检的重要性。现在,全市教师的体检标准都得到提高。除此之外,一些学校还为教师额外再订制了个性化体检套餐。心脑血管不好、胃不好、肠不好、肝不好等有不同健康困扰的教师,都可以选择进一步做有针对性的检查项目,从而为疾病早发现打好基础。
上海教师是幸福的,因为多了一份心理保障和关爱
说到教师压力,我们普教系统的教师,尤其是中小学班主任和主课教师的心理压力是最大的。不同层级学校的教师的压力也不一样:小学教师在孩子的生活、行为和安全上面临较大的压力;初高中教师则在学习成绩、升学率上面临较大的压力,除了工作上的压力外,教师还会遭遇婚恋、家庭变故后的压力。这些压力有时让一些教师处于焦虑和抑郁的漩涡中,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
覆盖上海6个区、余名教师的《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数据显示,73.7%的教师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19.8%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惑,6.5%的教师可能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困扰。这说明,上海教师群体对化解心理压力的需求巨大。
为此,年9月,上海市教育工会成立了上海市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中心,这也是我国第一家由省级教育工会设立的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专门机构,开了全国的先河。中心成立后,开通了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热线提供具有心理学资质和背景的志愿者服务;对于高危人群,中心还进一步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家一对一心理疏导。这些服务都免费面向全上海教师,让有心理困扰的教师不用再花钱去找商业性的咨询机构。当时,我们就想,如果能通过这种心理干预机制,在一年里挽回一名教师的生命,这也是值得的!的确如此,如今,中心成立6年来,每年都有成功挽救心理危机教师的案例。
现在,我们中心体系的生命力越来越强,在不断扩大布点,织牢教师心理健康的防护网。在已有的黄浦、长宁、杨浦、奉贤4个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点的基础上,年,中心新增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和浦东新区、崇明区6个服务点。
其实,我们这些设在各个区的服务点,是开设在某一个学校中,比如黄浦区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点是设在卢湾高级中学内,杨浦区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点是设在同济大学内。因为教师心理问题涉及教师个人隐私,比较敏感,而心理咨询需要恪守“陌生人原则”。所以,服务点学校教师如果出现心理问题,通常不会在自己学校接受咨询,而是会去另一个服务点,由素不相识的心理专家提供咨询服务,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
此外,除了心理危机干预外,中心还会定期组织专家到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并提供免费的咨询和指导,让更多的教师知道,自己出现了心理问题该到哪里去求助。所以说,在上海做教师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多了一份来自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中心的关爱。
策划:上海市教育工会
文字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提供
采访整理:周霄 李文井
编辑:刘安憬??马天恩??陈晓丹??颜惠芳
照片由吉启华本人提供及曾昕拍摄
上观号作者:教师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