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人迫不及待地想用各种方法来实现养生、长寿的目的,盲目吃保健品便是其中一种。
01、22岁,花了10万买保健品续命
小文总要加班很晚,自己又爱打游戏,每天都熬夜睡很晚。虽然自己常常告诉父母不要瞎吃保健品,但小文自己却靠着保健品“心安”。
小文一直觉得自己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为了提升身体素质,所以每天都要吃褪黑素,美容药丸和维生素微量元素补剂。
家里也堆了很多保健食品,按照小文的说法,这些都是进口的,所以管用。经过粗略估计,小文在保健品上的花费已超过10万。
02、30万保健品当药吃,抢救无效去世
黄阿姨在五年前做过换心瓣膜的手术,术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以维持心脏正常功能。
而三年前,黄阿姨的孙女因为肾衰竭离世,这给她带来了不少的打击,而且更加看重养生。于是,黄阿姨便接触到了保健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把保健品代替药物服用。
哪怕黄阿姨感到身体有所不适,但仍然选择相信保健品。最终,黄阿姨因为器官衰竭抢救无效而去世。
家属在整理黄阿姨遗物时,发现黄阿姨此前竟然花了30万元购买保健品,并且这些保健品大都来自一个“唯某”的品牌,其主要成分是纯化水,其余就是中药和糖类。
有些人希望通过吃保健品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然而保健品并非灵丹妙药。实际上,身体有些指标可能反映出身体状况。
这4个指标或与寿命长短息息相关
现代科学研究或许为我们总结出了更可靠的判断依据。
1、步行快慢
一项针对名老人长达十年的随访研究发现,走路慢的老人中有77%死亡,走路中速的老人中有50%死亡,而步行速度快的老人中,有27%死亡。
随后英国伦敦大学一项针对名老人的研究也发现,与步速处于平均水平的老人相比,走路缓慢的老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实际上走路快慢和心脏功能、肌肉力量、消化系统状况、骨关节健康以及精神情绪有一定的关系,而且步速越快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有氧耐力越好。
美国心脏协会发现有氧耐力比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更能准确地预测一个人的死亡几率。
2、身材胖瘦
一项研究专门对万人进行分析,随着随访时间越长,肥胖群体身体上的问题越来越多,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提升了7%,心衰和中风的风险翻倍。
近些年的研究还发现:肥胖会显著增加乳腺癌、肠癌、肾癌、宫颈癌等十三种癌症的患病风险。所以,一个体重超标的人,将会面临更多且更大的健康风险,自然不利于长寿。
3、握力大小
年的一项多国联合开展的研究发现,人的握力比收缩压能更好地预测人的死亡风险。
年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一项针对0名成年人的研究也发现,握力是预测心脏病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握力越大,心脏可能更健康。
为了评估身体素质,可以按“握力体重指数”计算:握力体重指数=握力(公斤)/体重(公斤)×%。一般来说,正常的握力指数应该大于50。40岁左右男性的握力约43-50kg,女性在27-31kg为合格。
4、坐站能力
医院体检中心主任陈发葵介绍,坐站测验动作中的深蹲姿势,它可以帮助测试下肢关节韧带的柔韧性以及膝关节的健康程度。而韧带柔韧性好以及关节健康的人群,后续发生下肢功能障碍的概率会降低,更有利于长寿。
从坐姿恢复到原来的站立姿势,不借助双臂的力量,这是测试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力,特别是老年人。如果平衡力和协调性不佳,则出现摔倒骨折乃至脑血管意外的情况风险变大,同样不利于健康。
决定寿命长短的,不是衰老和疾病
保健品的噱头吸引不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