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报告请登录。
前言
保险科技与互联网保险的区别。互联网保险更多地是从销售渠道来进行划分,四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不必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可以直接在线上销售特定品类的保险产品;其他保险公司同样可以在线上渠道销售保险产品,但部分产品的销售必须在客户所在地设立分支机构。保险科技的范畴更为广泛,包含的商业模式更加丰富。一方面,保险公司本身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来提升运营能力,保险IT公司为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另一方面,新型的保险科技公司可以参与到保险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从最初的销售职能逐步拓展到产品设计、定价、风控、核保、理赔、客服等各个业务环节,最终会发展出一些在特定领域具有专业性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及非持牌的保险科技公司。
保险科技带来的投资机会。1、保险IT的投入增加。提高保险产业链的运转效率,提升盈利能力。目前国内保险行业的IT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预计保险公司会持续加大IT投入,给保险行业的技术服务商带来市场机会。2、保险市场规模和边界的扩张。做大保险市场,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国内保险产品的碎片化、场景化发展,降低了保险产品的购买门槛,覆盖更多的长尾市场;此外,保险行业的服务能力由于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而不断提升,服务半径持续扩大,健康险与健康管理服务、车险与汽车后市场服务是空间最大的两个细分市场。
保险科技的产业链构成
参与主体多样化
从牌照的角度进行划分,参与方可分为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及非持牌公司。1、保险公司包括传统的保险公司和互联网保险公司。不同规模的传统保险公司在保险科技的布局上有较大的区别,头部大型保险公司在科技上的投入较大;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历史包袱较小,可以采用比较新型的技术架构以及轻资产的运营模式。2、保险中介牌照主要包括经纪牌照、代理牌照和公估牌照,通过牌照,保险科技公司可以合规地切入保险销售环节和理赔环节。3、非持牌公司主要以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参与保险的销售和理赔,从长期业务发展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尽快取得相关牌照;非持牌机构可以持续参与持牌机构的IT建设服务、数据服务及其他非核心外包服务。
业务流程环节多
保险业务的流程环节多、持续时间长。大致可分为投保端和理赔端。投保端是指保险合同签订之前的所有流程,主要包括产品设计、产品营销、承保核保等核心环节;理赔端主要指保险合同生效后对客户的持续服务,包括客服咨询、理赔受理、理赔核保、理赔执行等流程。保险公司本身可以完成保险业务的全流程,但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业务环节被外包给了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化分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能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说可以降低综合成本,改善盈利。规模越小的保险公司与外部机构合作的积极性越强,合作模式越深入和多样化。保险科技公司可以在细分领域构建自身独特的竞争力,需要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
覆盖产品丰富
保险科技对于不同的保险产品产生不同的影响。1、传统保险产品的销售渠道创新。在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初期,保险公司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传统的保险产品,线上销售的保险产品以标准化产品为主,其中最主要的产品类型是偏理财型的寿险产品以及财险中的车险,这两种产品占据互联网保险的主要份额。之后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相关业务大幅回落。2、基于互联网场景的产品创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诞生了许多新的保险需求和销售场景。例如电商的退货运费险、OTA平台销售航意险和航延险、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信用保证保险等。这些保险产品的特点是保费低、保障期限短,具有碎片化的特征。3、传统保险产品的创新。基于新的科技手段及客户的消费习惯,传统的保险产品也在不断地创新迭代,一方面,保险产品向简单化发展,区别与线下代理人提供综合化的保险产品方案,线上渠道销售的产品力求简单易懂,保障范围明确,产品性价比高,降低客户购买保险的经济门槛和知识门槛;另一方面,保险产品要向个性化发展,基于个体差异给予更精准的产品定价,满足个体差异化的保障需求,例如针对带病人群的健康险产品、与健康计划结合的健康险产品、UBI车险等。通过更多维度的数据分析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
客户服务细化
客户类型。1、客户分层。传统的代理人模式主要服务于中产及以上客群,通过线下一对一服务,销售客单价较高的保险产品。针对高净值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保障产品及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金融科技主要通过赋能代理人,来提升对高净值客户的服务能力。互联网渠道更多地服务于长尾客户,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客户的自助服务。2、客户社群的细分。保险公司可以在不同的垂直场景获客,高效地获取有特定保险需求的人群,提升获客的效率。此外,不同场景获取的客户会有不同的风险属性,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识别不同客群的风险特征,实现欺诈行为识别和更精准的产品定价。3、优化企业保险服务。在企业保险方面,保险科技公司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及新兴行业。传统保险公司更多地服务于大型企业集团,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高性价比的产品及服务,保险科技公司通过技术赋能,降低综合成本,为中小企业提供原本只有大型企业集团才能获得的服务。此外,针对新兴行业,保险科技公司也能及时推出创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保险科技的具体应用
后发优势加快应用落地
技术维度。保险科技是金融科技在保险行业的应用范畴,所采用的底层技术与其他金融领域类似,也主要包括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及物联网。保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于银行业及证券业,保险行业的后发优势在于可以采用相对成熟的技术手段,结合保险业务的场景进行快速的开发及应用。1、搭建开放平台。首先打通更多的线上获取渠道,迎合客户行为习惯的变化,更有效的触达客户;其次是打通数据壁垒,包括公司内部及外部,公司内部的数据治理能提升运营效率,有利于现有客户的价值挖掘,连接更多的外部数据有助于产品创新能力及风控能力的提升;最后是提升开发效率,满足互联网行业快速迭代的需求,基于新型的系统架构进行产品的开发,及时抓住市场机遇。2、引入成熟的底层技术。从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角度出发,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对简单流程节点进行自动化处理,减少人工干预。3、深化大数据应用。保险行业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技术创新增加了数据采集的维度和频度,提升了数据分析的精度,从而实现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升级。
优化业务流程
职能维度。1、智能营销。投保端是保险产业链上价值占比最高的部分,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销售费用是业务成本的重要构成,如何精准地获取客户、高效地转化客户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痛点。在营销端主要应用大数据技术,形成目标客户画像,优化广告资源的投放及流量的获取,降低获客成本;在获取目标客户之后,要根据不同客户的偏好及用户特征,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提升客户下单的概率。2、智能风控。风控职能穿插在整个保险业务过程中,从获客、到承保核保到理赔核保。从业务的起始点就开始对客户进行欺诈行为的识别,过滤掉无效的流量;在承保中对投保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基于底层的客户数据、理赔数据及行业知识库等对产品进行精准定价。在理赔核保中通过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减少手工审核,再结合大数据分析判断理赔的合理性,减少欺诈骗保行为,控制保险公司的理赔支出。3、智能客服。在保险业务流程的投保端和理赔端都涉及大量的客户沟通,投保前,保险公司需要向客户进行产品的介绍及解释,同时了解客户的保险需求及投保条件;在投保之后,保险公司需要与投保人保持沟通,提醒续保、满足客户的日常咨询及理赔需求,结合语音识别、知识图谱等技术,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的交互体验。
加快产品创新
产品维度。1、健康险。通过技术手段深化健康险服务和健康管理的融合。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和物联网采集更高频的健康数据,包括运动手环、智能手表、血压、血糖、体温、体脂等测量仪器,接入医疗、体检等数据来源,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基于海量的健康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建立健康知识图谱,更精准地评估用户的健康状况,数据分析结果有助于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及个性化产品的开发。其次,健康管理可以增加与用户的粘性,保险产品本身有低频的特征,通过健康管理指导和健康管理计划的方式能提升用户的交互频次,增强用户粘性。如果用户能通过健康管理提升健康水平,也有助于保险公司降低承保风险和理赔成本。如果用户的赔付风险提升,保险公司也能尽早发现,做事前的风险控制。2、车险。在渠道端,通过移动平台或场景合作方进行车险的销售;在产品设计端,推出基于用户的驾驶习惯进行差异化定价的UBI车险;在理赔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拍照远程核保,通过移动平台进行理赔申请及保单处理。3、场景保险。基于互联网场景及数据设计的新型保险产品,例如退货运费险、账户安全险、酒店退订险等。场景保险的特点是保障范围明确、保障时间短,具有碎片化的特征。
保险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
保险科技加速渗透
保险科技的渗透由点及面,逐渐深入,从单纯的销售渠道向保险生态演变。金融科技的渗透过程:1、销售渠道的线上化。金融科技首先从保险产品的销售渠道切入,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从线下转为线上。2、切入保险产品的设计。基于互联网用户和场景开发新型的保险产品,或基于大数据对传统保险产品进行创新。3、服务流程的数字化。对保险服务的全流程进行改造,使更多的业务环节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以数据驱动产品创新及业务发展。4、保险行业的生态化。将保险业务相关的所有线上、线下场进行整合,打通保险公司及其他所有的参与方的数据壁垒,形成保险行业的大生态圈,同时也实现保险产业的专业化分工。
保险产品的线上化、简单化和碎片化。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保险公司获取客户、销售产品的重要渠道,而线上销售的保险产品需要符合线上客户的需求及使用习惯,条款复杂的保险产品并不适合在线上直接面向C端用户销售。互联网保险产品具有标准化、碎片化、客单价低的特点。产品的标准化体现在保障范围明确,保险条款和理赔指南通俗易懂,可在线估算保费。碎片化体现在产品针对特定场景设计,保险标的明确,定价透明。
健康险站上风口。近几年,健康险领域的创新加快,金融科技公司明显增加。首先政策催化是一个重要原因,政府部门鼓励健康险发展,减少社保压力,提高商业健康险的支付比例。其次是社会发展到了特定阶段,面临社会老龄化问题,经济发展也增加了消费升级的需求。金融科技有助于解决健康险领域的一些痛点:1、长期健康险的供给不足,这主要受保险公司定价能力的约束,本质是精算数据的缺乏。2、产品受众以标准体为主,而带病体是健康险更广阔的市场空间。3、保险服务能力不足,健康险的业务发展要与健康管理相融合。4、保险公司的控费能力不足,导致综合成本率过高。数据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通过提升保险公司及相关第三方的数字化水平,打通医疗数据壁垒,促进健康险的发展。
传统保险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
保险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数字化转型。保险公司的科技投入保持较高增速,大型保险公司将“保险+科技”作为发展战略,并设立保险科技子公司。根据艾瑞的数据,年国内保险公司的科技投入达到亿元,预计到年将达到亿元,年复合增速接近20%。保险科技的应用最终能帮助保险公司降本增效,通过数字化运营降低保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实现客户的有效触达,增强与客户的交互,通过创新的产品及服务覆盖更广阔的客户群体。
扩大对外合作,拓展服务边界,打造保险生态圈。保险产业链长,保险公司的外部合作广泛,从借助第三方渠道销售产品、与互联网公司合作设计产品到理赔服务的外包。此外,保险公司还通过投资参股保险科技公司来拓展服务边界,并且与场景方共同打造生态圈,以中国平安为例,凭借集团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打造了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金融需求。
保险科技公司模式创新,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
创业公司业务模式多样,融资活跃。近几年保险科技在一级市场上保持较高的活跃度,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监管趋严之后,借贷和支付类的创业公司有所减少,而保险科技领域的创业保持较高的活跃度。由于保险产业链较为丰富,创业公司的业务模式多样,从趋势来看,2B模式的公司占比提升,围绕健康险提供服务的公司数量较多。
保险科技公司的成长路径。目前保险科技公司大部分处于发展早期,业务体量较小,一般会从一个行业痛点切入,直接服务于保险公司或者开创新的业务模式。后者通常会参与到具体的保险业务,从合规的角度来看,获取牌照是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商业模式可否成立取决于业务规模的突破。
互联网公司纷纷布局保险业务。目前头部主要的互联网公司都已取得保险业务相关牌照,以中介类牌照为主。互联网公司获取保险牌照,可以合规地开展保险销售业务,丰富金融产品种类,实现流量变现。基于保险产品多样化及需求低频、非刚需的特点,互联网巨头在保险领域的颠覆性弱于支付和借贷,但长期影响不可小觑。保险业务本身对数据的依赖性较强,而互联网公司在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上具有优势,数据能力会增加互联网公司在保险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从而获取更多的业务价值。
监管环境相对友好,鼓励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
金融监管环境从边际上有所放松,鼓励回归保险本源的产品及服务创新。我国经历了互联网金融爆发式发展到全面监管整治的过程。目前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是持牌经营,开展金融业务必须持有相关牌照,对于持牌机构鼓励金融创新,也鼓励持牌机构与非持牌机构合作。
高层明确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关于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的监管文件陆续下发,包括:1、《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了十三五期间金融业信息技术工作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金融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信息技术持续驱动金融创新、金融业标准化战略全面深化实施、金融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金融信息技术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保险业基础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在保险行业的创新应用。2、《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到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金融科技应用先进可控、金融服务能力稳步增强、金融风控水平明显提高、金融监管效能持续提升、金融科技支撑不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繁荣发展。3、近期下发的《关于推进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未来三年财险业务线上化将达80%以上,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等技术,满足消费者“无接触”保险服务的需求;提出以集成推进线上化任务、拓宽线上化服务领域、夯实线上化工作基础、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四个方面为工作要点,以保险科技为核心手段推动财产行业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互联网金融的集中整治基本结束,监管回归常态。就互联网保险而言,年至年进入爆发式增长,时间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致,产品主要集中在车险及理财型保险。从年开始,监管政策趋严,商车费改政策落地,网销车险的价格优势被削弱,并对第三方车险平台加强了监管,此外,理财型人身险产品的发行条件受限,保费收入规模大幅下降。监管部门引导保险产品回归本源,对于保障性产品的创新持鼓励态度。年12月下发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放开了若干险种的销售区域限制,包括重疾险、医疗险、年金险等。新规实施之后,保险公司可以在未设立分公司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可以进行规定险种的线上销售。
保险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
业务模式综述
保险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非常多元化,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切入点,面向不同的客群,提供不同的产品,处于保险产业链上的不同位置。商业模式的多元化源于保险行业较长的产业链、产品种类丰富、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性较强。保险科技公司的业务边界模糊,单纯的技术不是壁垒,数据是核心,生态圈是护城河。
保险科技公司产业链图谱:1、从保险产品角度来看,保险科技公司主要集中在健康险和车险领域,其中以健康险相关公司居多。2、从服务对象角度来看,保险科技大致可分为2A(代理人)、2B(保险公司或企业)、2C(个人消费者)、2G(政府监管部门)四种模式,其中2B模式的公司最多、业务模式最多元化。3、从发展趋势来看,包括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两个方向,一种是在某特定险种中参与产业链尽可能多的环节,例如特定的健康险种;另一种是在一个保险业务环节或职能中深耕,以覆盖各种险种,风控是典型的场景。
2C模式
商业模式的演化。保险超市是互联网保险最早的商业模式。在一个平台上提供各家保险公司的各类产品,并提供比价功能,帮助C端用户进行产品的选择。保险超市模式的有效性存在问题,一是只有意识到保险需求的客户才会被吸引到平台上,但众多的产品种类会让客户难以选择,客户在产品条款的理解上也存在困难,最终导致无法实现客户的有效转化。主动型流量少、转化率低,业务增长乏力。目前2C模式在流量获取和转化率提升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改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互联网流量平台模式和保险垂直平台模式,垂直平台又可分为众筹互助、财商教育和监管管理等细分模式。
如何获取C端客户?1、通用流量平台。以支付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