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贵州再布局建设3
TUhjnbcbe - 2025/5/6 16:40:00

3月4日,年全省中医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记者获悉,省中医药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着力抓好五个方面重点任务,聚力开展“中医药双百千万行动”,大力推动中医药技术和产业创新,努力推进在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化”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新进步。

在全省再布局建设30个“省级示范中医馆”

全面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政治引领,不断增强中医药系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做到政治上始终与党同心、情感上始终与党同融、行动上始终与党同步,切实做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新风。

整体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树立“能看好病是硬道理”的理念,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为目标,大力提升中医药治疗重大、难治、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能力。特别是要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病、重大传染病等方面,遴选打造一批中医药特色突出、水平高、影响力强、积极性高的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作医院建设工作。抢抓国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创建区域医疗中心的发展机遇,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医院的沟通协调,力争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落户贵州,补齐贵州没有顶级中医医疗资源的短板,建设贵州中医药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

大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全省再布局建设30个“省级示范中医馆”,切实以示范带动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加强“一老一小”中医药特色服务,力争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要达到70%和77%以上。

聚力开展“中医药双百千万行动”

“双百”,就是在全省遴选并建设个左右中医优势专科(中医重点专科),在全省创建个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大力提升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水平;

“双千”,就是在全省遴选0名左右中医药骨干人才,重点打造省级中医药领域专家团队,夯实全省开展防治重大、难治、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中医药临床研究人才基础;开展“千名医师讲中医”,动员广大中医师充分利用科普文章、视频、讲座等,向社会普及中医药知识和文化;

“双万”,就是指在全省广泛开展“中医药——健康进万家”活动,在全省发放不少于1万个中医药家庭工具包,培训不少于1万户家庭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做到中医诊疗服务在身边,积极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着力解决群众看病排长队问题

建好省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点。在贵阳、铜仁、黔东南3个市(州)和南明、乌当、绥阳、大方4个县(区)开展省级综合改革示范点建设,试点地方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协同有关单位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细化建设方案,提出创新举措,推动党委政府在政策、项目、资金、机制等方面支持到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

扎实做好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价值作用发挥的机制模式、政策举措。各地要认真落实薪医院和中医药岗位倾斜政策,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群众就医排长队专项整治。通过改革优化院内就诊流程,统筹各方资源,做好半年之内做到进门和出门分别“最多只排一次队”,通过一年左右努力解决排长队问题。

创建10个贵州省中医药旅游示范区

抓牢质量这个关键。今年,贵州要从种子种苗、质量抽检和质量追溯入手,多措并举维护贵州省中药材质量美誉,持续巩固贵州良药品牌。支持建设3个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引导道地药材良种选育并示范推广;开展中药材质量抽样检测,向社会发布抽检结果;持续完善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信息统计制度,摸清省内优势中药材品种、大品种资源分布情况,掌握全省中医药产业综合发展情况;加大中医药材质量追溯平台的推广应用;成立贵州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一批中医药地方标准。

推动“中医药+旅游”融合创新。创建10个贵州省中医药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推出5条以上中医药康养旅游线路;支持黔东南州国家中医药旅游示范区建设。

实施中药材产业“百千万”计划。持续推进“定制药园”建设,力争“定制药园”达到个左右,加快中药材电商交易平台入驻企业达0家,黔产道地药材品种规范化建设面积扩大到40万亩以上(含林下种植)。

完成不少于册古籍修复工作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省里将选择1个市州开展试点,深入挖掘阐释名医名家、医籍名方、道地药材、非遗项目等中医药文化经典元素,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和蕴含的中华文明智慧。推进中医药古籍文献的调查、保护和研究,完成不少于册古籍修复工作。

继续推进中医药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继续深化“中医中药中国行”“6+N”宣传活动,围绕名院、名医、名科、名药、名园、民医等开展系列宣传报道,发出贵州中医药好声音。依托现有资源,在遵义、铜仁创建2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让更多群众了解中医药、感受中医药、受益中医药。推进中医药融入“一带一路”。充分发挥好中国-东盟中医药行业发展论坛作用,办好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年夏季峰会。推进黔药与RCEP国家合作,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积极争取成立武陵山中医药发展联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杜高富

编辑王小婷何涛

编审王璐瑶杨韬

1
查看完整版本: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贵州再布局建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