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供血不足俗称慢性脑缺血,常是脑梗死和老年痴呆的前奏,危害性极大。据统计,65岁以上人群中,约三分之二的人存在慢性脑供血不足。
由于慢性脑供血不足症状隐袭、发展缓慢,许多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其“偷袭”,由此酿成了严重后果。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及危害性Chroniccerebralinsufficiency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很多,多呈隐袭渐进,临床上最多见并且易被人忽略的症状有:
1、头晕头痛如头昏沉、头脑不清楚、头胀痛、头闷痛、头晕目花、头晕耳聋。
2、失眠或嗜睡如失眠多梦、睡眠浅易醒,或整日昏昏欲睡,饭后犯困。
3、记忆力减退如新近发生的事却记不清,常用的电话号码、熟悉的人名记不起来。
4、眼耳不适症状眼胀痛、懒睁眼、雾视等;耳鸣、耳闭气或听力减退。
5、平衡障碍表现为步态不稳、行走缓慢、行为举止均力不从心。
6、性格变化如变得孤僻、沉默募言或表情淡漠;或多语、心烦易怒、固执自私等;有的可以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智力衰退,甚至丧失正常的判断力,这些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
长期的慢性脑供血不足,会使大脑产生慢性缺血、缺氧的症状,使脑实质发生广泛弥散性病变,脑的整合机能就会明显受损。久而久之,可引起脑白质脱髓鞘、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甚至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等。
研究证实,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全脑血流量减少,但各功能区血流降低程度不同,影响情绪和认知的颞、顶、额叶血流量降低程度最明显,是缺血性卒中(急性脑梗塞)、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多种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如果发现早,早干预可以逆转;如果发现不及时,并且没有进行治疗和干预,最终会发展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如何防治慢性脑供血不足preventionofdisease1、早发现,早治疗实践证明,脑供血不足早期是可逆的,正确治疗往往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若诊断为慢性脑供血不足,可给予抗血小板和抗凝血药物,有利于脑部的血液供应,降低脑缺血的发作。
2、控制易患因素重点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饮酒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血压、血脂、血糖正常,忌食高糖、高脂食物,避免肥胖,还要做到戒烟限酒等。
3、合理膳食饮食宜清淡,少吃糖和盐,适当多吃新鲜蔬菜(如洋葱、西红柿等)、水果、鱼、黑木耳以及少量的醋等。均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延缓脑动脉硬化的发生。睡前最好喝一杯水。
4、适当运动如采取快走、慢跑、散步等运动方式,每天30-40分钟,保证每周至少5天,或进行打太极拳、垂钓等休闲活动。
5、保持良好的心态平日可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书法、打球等,调节性情,增强大脑思维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疲劳用脑。
摘自《健康指南:医疗保健服务》
如果觉得本文内容有益
记得点[在看]或者转发给家人朋友
本篇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保持中立态度,文中观点不在我们负责范围内。版权属于原作者。特此声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