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治疗脑血管病再添新ldquo利器r
TUhjnbcbe - 2020/11/19 4:58:00

近日,我院神经内外科齐头并进,在两天之内先后开展了“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颈内动脉狭窄球扩支架置入术”两项尖端技术项目,让两名脑血管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及时排除了极有可能造成患者脑梗塞的“不定时炸弹”,化解了险情。这两例重症患者的成功治疗,标志着我院在治疗脑血管急危重症方面跃上了一个大台阶,为我市及周边地区广大脑血管患者带来了福音。

今年59岁的患者汪某,因患急性脑干梗塞入住神经内一科,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造影显示其一条右侧椎动脉闭塞,一条左侧颅内基底动脉重度狭窄,从显影图像上看基底动脉成了“一细线”。狭窄的血管随时都可能完全闭塞,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轻则让人半身瘫痪,重则危及生命。此时,只有对狭窄的基底进行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方可防治血管再次梗死。通过综合评估与患者家属沟通,该科决定行“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救治患者。医院申杰教授的指导下,在介入科、麻醉科密切配合下,钟波主任、邢云峰主任与齐观林主治医师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不懈努力,对患者基底动脉重度狭窄部位进行了球囊扩张,实施了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并一次性成功。术后,患者头晕、复视等症状消失,四肢活动正常,现正在康复之中。

与此同时,神经外一科在神经内一科完成全市首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第二天,也完成了一项全市首例“颈内动脉狭窄球扩支架置入术”。

患者郑某,因反复发作头痛伴左侧肢体无力入院治疗。经CT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结合病史病情及查体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岩段狭窄(狭窄率95%)、右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狭窄率62%)。通过病例讨论分析,去伪存真,大家一致认为:脑缺血后血管损伤导致的破裂出血是罪魁祸首。病因根源找准后,迟金臣率领全科医生通过广泛深入探讨,形成共识:给予患者行右侧颈内动脉岩段狭窄球扩支架置入术,以改善大脑前循环。经术前精心准备,医院申杰教授指导下,在介入科麻醉科等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迟金臣主任和张敬冉主治医师齐心努力,密切配合,顺利完成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左侧肢体感觉良好,患者及家属十分满意。

据悉,目前我院成立了脑卒中心,由神经内外科、介入科业务骨干组成的应急抢救专家小分队实行全天候轮流值班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应急抢救能力与效能,医院专家对口帮扶下,成功开展了数10项高难尖新技术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抢救重症脑血管患者的成功率与疗效,在我市及周边地区享有良好的声誉。

END

文:齐观林、张敬冉、韩占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治疗脑血管病再添新ldquo利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