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建设与管理模
TUhjnbcbe - 2021/2/21 1:14:00

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逐年增长的费用对我国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已成为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而我国卒中诊疗体系复杂多样,卒中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正式下发,在这一文件的倡导下,医院开始改进卒中诊疗流程与模式,探索建立卒中中心;同年,我国首个《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发布,为进一步规范卒中救治医疗机构的准入标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等提供了有益参考。

在国家*策的大力支持和建设指南的指导下,全国卒中中心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大批优秀卒中中心脱颖而出。在8月19日~20日召开的年北京健康大会上,医院副院长、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杨弋教授在大会“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论坛作重要报告,同与会者分享了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建设和管理的宝贵经验。

整合优势资源,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实现多学科无缝对接

卒中中心建设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卒中医疗服务能力仍较薄弱。数据显示,我国卒中患者能在有效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的比例不足2%。杨弋教授指出,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有效治疗期间涉及了转运、分诊、检查、治疗等多个医疗过程,各环节的衔接不畅导致时间消耗,治疗延误,进而影响患者治疗质量和最终临床结局。由此可见,院内卒中诊疗的体系化建设,尤其是卒中中心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指南发布为卒中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了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其中在医疗救治质量方面,特别提到了卒中中心诊疗模式的探索,强调卒中中心的成功运转需要良好的诊疗模式为依托。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和中国卒中学会共同发布了我国首个《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这一指南的发布为我国卒中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指南指出,我国当前存在两种卒中中心建设模式,医院统一领导下的、以多学科协作为主体的卒中中心,另一种为多学科专业人员实质融合的、完全独立的卒中中心。医院卒中中心的建设模式为第一种,也是在现行体制下较易实现的一种方式。

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医院脑血管病中心

医院神经内科属于国家重点学科,在脑血管病的诊疗方面具有悠久历史以及丰富经验。年,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正式搭建,有效整合了神经内科、神经血管外科、介入治疗科、放射科、头颈部血管超声科及康复科等多个学科的优势资源,打破学科壁垒,采用多学科协同作战的卒中中心诊疗模式,实现了多学科间的无缝对接。

中心自成立以来,围绕卒中的急性期治疗、二级预防、康复随访及持续质量控制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理顺诊疗各个环节,疏通卒中急诊“绿色通道”

对于超急性期脑卒中的诊治,可以用“争分夺秒”来形容。卒中患者入院后,涉及了分导诊、急诊挂号、放射、检验、收费、住院等多个流程与环节。为缩短急诊入院到给药的时间,杨弋教授定期梳理卒中患者入院诊疗和所有环节,医院现有布局,重新规划、合理分配,改进诊疗流程,建立了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并对这一绿色通道进行不断地升级和再造,从而使患者入院后能尽快得到诊治。

另外,对所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医疗和质控行为,均以一种固定化的模式进行管理,应用量表和电子数据库记录患者的整个诊疗流程,包括诊疗相关指标、就诊时间、每个医疗流程所花费的时间等。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是后续判断医疗质量,并持续改进的依据。同时对任何环节中出现的时间延迟也会进行持续地追踪,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医院卒中诊疗质量大幅度提升,溶栓治疗的患者数量和质量明显改善。医院到静脉溶栓的时间(DNT)从之前的94.55min缩短至现在的54.50min,同时入院后其他各项流程所花费的时间均有大幅度缩短(表)。

全力打造“一站式”急诊救治平台,进一步简化流程

除溶栓治疗外,血管内治疗也是国内外指南中推荐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有效手段。因此,完善卒中血管内治疗流程是未来卒中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的重点为精准评估和快速治疗,即快速完成从急诊到转运、评估、溶栓、取栓整个过程。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医院在急诊区域内打造了集影像处理中心、导管室、溶栓病房、多模式CT为一体的急诊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救治平台。这一平台的搭建为卒中中心诊疗模式的顺利运行提供了便利,使医院卒中绿色通道流程进一步简化,DNT进一步缩短,医疗质量大幅度提升。

成立吉林省脑卒中防治联盟,实现全省工作“一盘棋”

杨弋教授指出,鉴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卒中防治体系中除加强自身卒中中心建设外,建立区域性卒中中心之间的合作及转诊机制同样非常重要。

年8月30日,杨弋教授牵头成立了吉林省卒中防治联盟。这一联盟是由吉林省内余名从事脑血管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生组成的非行*化的学术联盟。联盟结合医院的区域位置、医院规模、救治能力和交通距离,构建了吉林省脑卒中急救联动网络,初步实现了区域内的双向转诊,为患者提供了更好地医疗服务。同时,联盟对区域内的卒中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发放包括溶栓知情同意书和相关质控表格等医疗文件,保证了全省卒中防治工作开展的协调一致。

此外,联盟还会组织专家对临床医生进行医疗和质控培训,定期召开病例交流会,及时分享脑卒中诊治经验与心得。

吉林省脑卒中防治联盟的成立使省内各医疗机构摆脱了“单打独斗”、“孤*奋战”的局面,医院间的联动,进一步完善了脑血管病防治网络的建设。联盟的成立不仅调动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而且有效地加快了吉林省脑卒中防治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医疗、培训、质控),促进了吉林省脑卒中防治事业的共同发展。同时,这一联盟模式的成功探索,为我国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杨弋教授带领下的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建设及模式探索为其他地区的卒中中心建设提供了借鉴。随着卒中中心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相信我国的卒中诊疗事业将迎来更好的未来,这最终将使广大患者获益。(寒林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建设与管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