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辜负每一份生命的托付。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包括房颤、脑卒中、高血压和帕金森病在内的多种心血管与神经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攀升,卒中更是一跃成为导致我国国民死亡的“头号杀手”[1-4]。与高发病率相对的是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与低控制率,心脑血管疾病管理现状不容乐观[4]。
秉持“治心”与“护脑”需兼顾的理念,值此仲夏时节,万木葱郁,年7月6日,由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BI)主办的第四届“达济天下论坛”于镌刻着华夏璀璨文明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市隆重揭幕。本届论坛力树全新高度,围绕房颤抗凝治疗变革、高血压诊治新方向、帕金森病(PD)的非运动亚型及卒中康复德国模式等重点议题展开交流与探讨,并对国际卒中大会/欧洲卒中组织大会(ISC/ESOC)的热点内容进行速递,竭力提供专业、前沿的学术分享。现将现场精彩内容撷英集萃,以飨读者。
图:达济天下论坛
1NOAC逆转剂崭露锋芒,房颤抗凝3.0时代开启来自医院的血液学家JohnEikelboom教授讲述了口服抗凝药(OAC)的演变。他指出,中国约有万房颤患者因未接受正规的抗凝治疗而遭受心源性卒中侵害。而一个令人遗憾的现状是,由于卒中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对许多患者而言,发生中等及以上程度的脑卒中即等同于死亡。因此,安全、有效的抗凝措施尤为重要。
图:JohnEikelboom教授
年,以华法林为代表的维生素K拮抗剂(VKA)的发现正式揭开房颤抗凝治疗1.0时代序幕。华法林的应用使卒中发生率下降2/3,死亡率下降1/4。然而,其所导致的颅内出血这一严重并发症,迫使人们在新型抗凝药发掘的道路上继续探索。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的问世推动房颤抗凝治疗跃进至2.0时代,代表药物如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进一步降低脑卒中风险25%、死亡风险14%、主要出血事件15%,其中颅内出血风险降低高达70%,为医患提供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然而,服用OAC的房颤患者跟正常人一样,可能发生意外或其它情况而需要接受紧急手术[如发生骨折、颅内出血、需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这时就需要迅速逆转OAC的抗凝作用,让患者能及时接受手术。
3年前,以依达赛珠单抗为代表的NOAC逆转剂问世,为解决上述难题实现重大突破,宣告房颤抗凝治疗3.0时代来临。依达赛珠单抗是达比加群的特异性逆转剂,能迅速而完全地逆转达比加群的作用,且半衰期较短:数分钟内即可起效,作用于24小时内消失。研究表明,高达93%的患者在使用依达赛珠单抗后达到临床止血要求。NOAC逆转剂的问世提升医患信心、使房颤所致卒中得到更好的管理、防治工作得到更为彻底的贯彻。
2精彩速递,欧洲顶级会议卒中热点抢鲜看来自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的冼颖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年度ISCESOC的热点内容,现将8个热点研究的结果与诸君分享。
图:冼颖教授
RIGHT-2研究:硝酸甘油贴片在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硝酸甘油贴片组可使卒中患者血压平均下降5~6mmHg,但死亡率与安慰剂组无差异。
SHINE试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强化与标准降糖治疗的比较。强化降糖治疗(80~mg/dL)无法改善卒中患者90天功能性预后,并且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标准降糖治疗(mg/dL)即可满足临床需求。
ENCHANTED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强化与标准降压治疗的比较。强化降压治疗(mmHg)和标准降压治疗(mmHg)均有效降低血压,但强化降压治疗并未改善卒中患者90天功能性预后,且使颅内出血发生风险增加25%。
THAWS研究:对发病时间不明的卒中患者行低剂量溶栓治疗的效果。在磁共振成像(MRI)引导下,对超过治疗时间窗的卒中患者行低剂量溶栓治疗,90天功能性预后结局与安慰剂无差异。
EXTEND研究:延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时间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9小时以内,在影像指导下行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功能性预后。
CS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