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明确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患者,即明确存在大中动脉如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主动脉、肾动脉、外周动脉狭窄50%以上的患者,可以是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塞、下肢间歇跛行,也可以是无症状的狭窄,均为十年心血管风险极高危。意味着这些患者在未来十年再发心脑疾病的风险极高。(PS:不包括超声或X线检出颈动脉斑块或主动脉硬化的患者)。这样的患者要求全力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各个环节,如管住血压、血脂、血糖、肥胖、吸烟等,进行抗血栓治疗。而降胆固醇治疗是其中重中之重。
图: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图
近年国内外血脂、冠心病和糖尿病指南纷纷调低了ASCVD患者降胆固醇目标水平,旨在更好的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近日出台的《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将发生过≥2次严重的ASCVD事件或发生过1次严重的ASCVD事件合并≥2个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定义为超高危ASCVD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降脂治疗的首要干预靶点。LDL-C水平的干预靶标为降低至1.4mmol/L以下且较基线降幅超过50%;所有超高危ASCVD人群,应在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尽早开始并长期进行降脂治疗。降脂治疗方案包括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9型(PCSK9)抑制剂等单药或联合治疗。
《CCEP》(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专家意见》也建议将超高危、极高危、高危患者LDL-C水平分别降至小于1.4mmol/L、1.8mmol/L、2.6mmol/L和3.4mmol/L。
图:CCEPASCVD危险分层
那我们人群的平均LDL-C是什么水平?据-年对国内冠心病患者的调查发现未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平均LDL-C是3.2mmol/L。
由LDL-C3.2mmol/L要降至超高危的1.4mmol/L和极高危的1.8mmol/L,降幅分别高达(3.2-1.4)/3.2=56%和(3.2-1.8)/3.2=44%。
图:ESC不同降脂药降脂强度
国内外指南均一致推荐降胆固醇治疗中首选药是他汀(价格经济、证据最多)。
国内一般推荐使用中等强度他汀(指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瑞舒伐他汀10mg每天,氟伐他汀缓释片80mg每天),约可降低LDL-C30%-40%。因亚洲人群对高强度他汀耐受性较差,易出现肝功能损害和肌肉损害,一般不推荐使用高强度他汀(如阿托伐他汀80mg每天,瑞舒伐他汀20mg每天),高强度他汀可降LDL-C50%左右。
这样大家看出来,降幅要求至少44%-56%,而中等强度他汀只能做到30%-40%,这中间的差距怎么办?
中间的差距就是今天讨论的主角:依折麦布。一个胆固醇吸引抑制剂,约可降LDL-C15%-20%。
单用依折麦布效果一般,但中等强度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妥妥能降LDL-C50%。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大多数冠心病及其他明确诊断了ASCVD疾病的患者,依折麦布是必然的降脂选择。
图:胆固醇治疗靶点
边波
医院心内科高血压中心副主任,医学博士,天津市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总干事,海峡会高血压专委委员会。主要擅长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身疾病和重症心脏病学等心血管内科工作,共发表高内外学术论文20余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