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医学中心徐占民
自年来40岁以上需持有I级体检合格证的飞行员常规要求每60个月做一次颈动脉超声,这种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可确定颈动脉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正常IMT应小于1.0mm,IMT在1.0~1.2mm间为内-中膜增厚,大于1.2mm称为斑块形成。此检查的目的是发现是否存在动脉硬化(早期表现为IMT增厚,然后逐渐加重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的证据,进而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提供参考,那么作为受检的飞行员应如何对待发现的颈动脉斑块呢?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
一、为什么选取颈动脉来检测:颈动脉在我们脖子两侧,用手指可以摸到它在“跳动”,靠近头颈部会有一个“Y型”的分叉,分叉处会承受压力更多,此处更容易产生斑块,且颈动脉较粗又距体表皮肤较浅。因此,颈动脉也被众多医生称为“反映全身动脉血管情况的‘窗口’”。
二、不必恐慌:有调查显示,现阶段,约有2.7亿国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约2亿人有颈动脉斑块,我国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超过40%;而60岁以上的人群中无斑块的几乎很少了。就单纯存在的颈动脉斑块来讲多数情况下不会有明显的症状,飞行员群体中40岁以上者发现颈动脉斑块已经是经常的事情,从发病率如此之高且非急性疾患来讲,发现颈动脉斑块后飞行员也没必要恐慌。
三、不可不管:上面谈了发现颈动脉斑块没必要恐慌,但也不可不管。把颈动脉斑块比作动脉树枝上的一个“苹果”,一棵树上只要有一处存在“苹果”,那么一个人其体内整个动脉树上还有很多“苹果”存在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比如脑动脉和冠状动脉上,从物理学的角度讲斑块可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受阻,影响这些器官的供血,尤其是斑块较大时;从生化和病理学角度讲,与正常血管壁相比,斑块表面容易破裂,从而诱发局部急性血栓,短期引起局部严重狭窄或血栓性闭塞,这就会造成脑部的缺血性“中风”,或引起心脏病变,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颈动脉斑块可以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病危险的早期预警指标,一旦发现需及早积极干预。
四、怎么来管:(1)建议减少或避免以下五个事件:
①抽烟喝酒,研究显示抽烟可使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提高近30%,大量饮酒可降低脑部血流量;
②“三高饮食”,即高糖、高盐和高脂饮食,此类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引起肥胖、还会增加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风险。
③久坐运动少,久坐少动可致血液循环减慢和血液粘稠性增高,加速动脉硬化;
④经常熬夜,《自然》杂志研究提示,睡眠不足可增加炎症细胞水平,此为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机制;
⑤肥胖,《柳叶刀》子刊《儿童与青少年健康》研究显示,肥胖青少年的动脉血管在十多岁时就开始变得僵硬。
(2)积极干预可使斑块逆转或消退,需牢记以下五点:
①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这些措施可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防止斑块增长或增多;
②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要积极合理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
③积极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众多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有逆转斑块的功效;
④监测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此指标显著下降并达标是预防和逆转斑块有效的参数;
⑤对大多数患者来讲,需长期用药、定期监测斑块大小和形态,以及主动向医生报告自己的相关症状(如有症状:头晕、胸痛等),并及时调整预防和治疗方案。
五、与航空体检鉴定的关系:(1)对I级体检合格证申请人40周岁及以上要求每60个月(5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
(2)运动负荷试验是在飞行员中筛查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颈动脉斑块被列为I级体检合格证申请人进行运动负荷试验筛查的五个危险因素之一,另外四个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肥胖、血脂异常和血糖异常(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HbA1c≥6.5%))。其中血脂异常、肥胖、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可通过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正常水平,而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多数为不可逆转的两个危险因素,上述已经提示颈动脉斑块也可逆转,但相对时间较长,需要长期持续的干预和治疗,因此发现了颈动脉斑块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道路就任重而道远。
(3)航空人员体检医学标准中没有直接对“颈动脉硬化(或斑块)”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的规定。如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症的发生,应积极进行相应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本文源自《飞行员》杂志年第1期总第期
文章部分图片/视频源自网络,如对版权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
《飞行员》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