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出生后,血管逐渐走上“硬化”的道路,因轻重不同,有人会发病,有人则不会。据临床统计,最小的从十几岁开始就出现了血液粘稠、动脉硬化等倾向。
正常血管直径大,管壁光滑柔软,弹性好,输血能力极强。
随年龄增长,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在血管壁内壁越积越多,血管壁变窄,柔韧性下降,血管开始硬化。
一般来说,血管从20岁起就开始老化,当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出现时,衰老仍会加速。
随着血管老化,血管壁增厚、不光滑,出现不同厚度的斑块,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变脆。
严重者,因斑块破裂,还可形成血栓,血管不完全或完全阻塞。
四种症状提示血管变窄突然眼前一黑提示脑血管狭窄
许多人上了年纪后,有时会突然感到头晕目眩,眼前一黑,再过几秒钟,就会恢复意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去检查一般是正常的结果,很多人便大意不去管它。事实上,这种短暂的意识丧失也是严重脑血管病的前兆。
上楼梯时胸闷,可能预示心脏血管狭窄
上楼时,感觉胸闷、胸痛,需要慢慢爬下去,注意这是心脏血管(冠状动脉)狭窄的早期表现。但是,有些人长时间不运动,爬楼梯的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反应,所以要自己判断是否属于这种情况。假如平时上楼梯没有胸闷胸痛,或者本来爬5楼都没问题,现在爬2楼楼就胸闷气喘,医院检查。
下肢容易酸胀,可能是下肢血管狭窄
公园里散步的阿姨爷叔们,走一段时间就停下来揉揉双腿,或者坐在凳子上休息一会儿再走…碰到这种情况,不少老人会认为自己缺钙,于是拼命补钙,结果是补钙也不多。事实上,这种病,医学上称为“间歇性跛行”,这是下肢动脉出现阻塞的表现。
左右手血压差过大,可能是上肢血管狭窄。
测量血压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双侧手臂同时量。很多人不知道右上肢的血压通常比左上肢高(正常范围是:差别不超过10毫米汞柱)。若超过正常范围,有可能是上肢血管或锁骨下动脉狭窄。一般而言,血压低的一侧发生狭窄的可能性更大。
要预防和改善血管疾病,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从这些细节入手:
1、戒烟酒
烟叶百害无一利,它不仅会使肺严重受损,也会使血管缩小,减缓血液流动速度,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适度饮酒,有益健康”的论调一直存在,事实上,医疗界权威杂志《柳叶刀》上已经指出:饮酒的健康剂量仅为0,一滴酒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而乙醇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它能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开始。
随血管病变进展,血管变窄,甚至形成血栓,影响血液循环。
因此,戒烟戒酒是对血管的基本保护。
2、少吃或不吃高脂食物
普通的美味好看的食物都是非常“危险”的,比如街边各种各样的油炸食品、奶油食品、动物内脏等。
他们确实很吸引人,但是如果总是在美食中“上瘾”可不是件好事。
高糖、高脂肪、高糖份的食物最终会转化成油脂破坏血管,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这也是引发血栓形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控制体重
肥胖症是导致血管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帮助者之一。日常生活中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耗脂肪,降低肥胖的可能性,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
4、定期去体检
到了中年,身体的各种功能开始衰退,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
由于这一类问题很多都是突发性的,也许前一秒还生龙活虎,下一秒就可能发病昏倒。
特别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病人,这些慢性病是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这类人群除了控糖、控压外,还要定期做身体检查,防止不测。
5、遵从医嘱
尤其要注意,“三高”是造成血管硬化、狭窄、堵塞的重要原因。这类人群,其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也很高。所以,“三高”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药,控制病情。
"自律"将更加健康
血管病,除了“遗传”这类无法选择的因素外,更有可能是生活中不自律造成的。
比如抽烟、喝酒、缺乏锻炼、饮食不健康、熬夜等,都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因此,要想远离心血管疾病,还应从生活点滴做起。
这其中的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自律”,从而保护自己呢?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精彩回顾
尿酸“超标”的人,6物经常吃,保养肾脏,尿酸乖乖往下降
尿酸升高时,身体会有个表现,牢记“勤戒”,远离痛风
家里老人突发脑溢血,懂得急救很重要:4个步骤记清楚,能救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