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质量的脑血管病中心,扩大脑血管病事业?这是卒中医疗服务体系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脑血管病医疗服务体系,包括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管理、卒中单元、卒中中心、远程卒中系统、脑血管病预防门诊和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测量与改进等6个方面。年,美国推出初级卒中中心国家标准和国家认证体系,脑血管卒中中心建成。年7月,从初级卒中中心经历一次跨越到高级卒中中心,脑血管卒中中心的体系基本完成。
年6月,由美国十几个协会联合成立的脑发作联盟(BAC)在JAMA中发表第一个关于脑血管国家中心建立的标准,对脑血管病中心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中涉及了初级卒中中心机构建设的标准,包括机构设置和医疗绩效指标的具体内容。年,推出高级卒中中心标准,包括人员、机构、诊断技术、外科介入技术以及教育或研究等方面具体要求。
成立于年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的天坛脑血管病中心,整合了首都医科医院相关专业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借鉴国外先进高级卒中中心经验,从我国脑血管病实际医疗保健情况出发,探索和总结自身的优势,构筑强大的脑血管病医疗团队,建立天坛脑血管病中心。既能为大多数患者提供标准化诊疗服务,又能为复杂、少见、特殊的卒中患者的提供多学科、更为高级技术(如先进的诊断和康复技术、专业的血管神经病学检查、多参数生命体征自动监测、神经外科、神经放射、介入技术等)的医疗服务。从而规范卒中医疗服务流程,改善卒中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一流的预防、临床、研究和培训服务,不断提升脑血管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临床诊治整体水平,促进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基础研究、临床医学转化及技术创新的推广,对脑血管疾病防治与研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结构设置
天坛脑血管病中心以患者为中心,整合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介入、急诊介入科、影像科、重症监护、神经康复、急诊医学等多个优势学科的临床诊疗资源,构筑了脑血管病医疗团队,持续提高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质量。同时,该中心还具备流行病学管理、基础研究、脑血管病药物研发等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平台。在这个中心内,医疗实践、研究、培训三位一体,分为临床部、研究部、影像部和学术培训部等。
脑血管病诊治方向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整合神经内科急诊、神经影像科、脑血管病病房和监护室,建立溶栓绿色通道,优化溶栓路径,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绿色通道整合神经内、外科急诊、急诊抢救室、神经影像科、神经介入、血管神经外科和脑血管病监护室,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绿色通道,提高救治水平。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支架介入治疗目前已成功开展了余例颅内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和余例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内支架成形术。此外,还进行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诊血管内治疗、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成功治疗余例各类脑与脊髓血管疾病,脑血管病介入新技术临床应用的研究方面与血管内治疗的栓塞材料的研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脑血管病的神经外科治疗开展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动脉粥样硬化性脑缺血和烟雾病等各种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术中脑血管荧光造影等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医院及患者
培训部
培训部包括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组委会、中国卒中杂志社等。“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面对社区医师,开设脑血管病社区管理论坛;面对公众,开设大众健康教育讲座。
临床部
每个病区收治不同类型的患者。针对不同病情,中心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为每个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
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同时,中心配备相应心理、语言、吞咽功能和肢体康复治疗。住院患者及家属不仅在住院期间接受健康宣教,出院后仍会有专业医师及护士电话随访进行日常指导及答疑,并配有康复门诊及预防门诊,长期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及治疗。
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