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在我国心血管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它疾病,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达3.3亿人,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数字惊人。
心血管疾病发病前往往没有征兆,一旦发病则可致心脏骤停,连救护都来不及,很多甚至直接死于院外,所以十分危险。即使及时控制,也极易复发,还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梗、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明确提出,防治心脑血管病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减少“三高”和控制“三高”。
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三高”,也就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中老年人易得且常常叠加发作。
有数据显示,高血压和糖尿病叠加在一起的发病率达到24.3%,超过20%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而80%的糖尿病患者有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在糖尿病早期和高血压早期,对血管的伤害可能就已经开始产生了,如果两者合并伤害更甚。
高血压容易使动脉血管过早地硬化,很多高血压患者会伴有脂质代谢异常,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高,容易形成高血脂;
而血脂异常患者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冠心病等,反过来影响血压,出现高血压;
高血脂还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血糖的升高;
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又可以导致血脂代谢的紊乱,引发高血脂。
70%脑中风死亡和50%心梗事件都与高血压有关。
高血压对血管的损害是双重的,它既可以损害血管内膜,又可以损害中层的平滑肌。如果人的血压波动很大,血管越来越薄,一旦某天血压骤然升高,血管可能直接就破了,引发脑出血。
还有一种情况是血压慢性地增加,造成血管内膜磨损,血液中的脂质物就很容易黏上去,最后变为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的时候堵塞血管,引发脑梗、心梗。
所以高血压既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也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对于长期高血压的病人,即使血压不是特别高,但由于靶器官已经受到损伤,他们同样也有脑中风的危险。所以我们不能通过血压高低来判断是否离脑中风更近,还要看有没有靶器官受损。
从病因上讲,高血脂和饮食不节、肥胖关系密切,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中医认为,高血脂主要与肝、脾、肾有关,为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可以把高血脂分为“吃”出来的高血脂、“气”出来的高血脂、“老”出来的高血脂三种类型。
01“吃”出来的高血脂这种类型的高血脂主要是因为脾的运化功能差,痰湿生成过多,表现为头昏身重、水肿,除此之外有的人会出现单个或多个睑*瘤,也可融合成为隆起的扁平斑块,好发于上眼睑及下眼睑,尤其是上眼睑内眦部。
有些人认为血脂高了,只要注意少吃肉就可以了,这是一种误区。高血脂主要有两种类型——胆固醇升高和甘油三酯升高。我国居民以高糖、低脂膳食为特点,偏好粳米白面等主食,因此甘油三酯升高更为常见。而国外肉食较多,因此国外胆固醇升高更常见。
所以胆固醇升高,不仅要少吃肥甘厚味,还要注意少吃主食、甜食等。
02“气”出来的高血脂有些高血脂和情绪失调、精神紧张关系很大。中医认为,肝调畅情志,怒伤肝,所以长期的情志失调会导致肝的疏泄功能下降,进而使得血脂代谢出现异常。
此类高血脂最常见的症状表现是面红目赤、舌边尖红、两胁胀痛。
另外,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关系密切,查出脂肪肝,这就是在提醒你的血脂代谢可能有问题,已经存在高血脂的隐患了。
03“老”出来的高血脂高血脂在中老年发病率明显增加,与中医肾虚理论不谋而合,所以称为“老出来的高血脂”。
肾主水,是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而且为一身阴阳之根本,各种原因导致的肾气亏虚,都会影响水液代谢,也会影响脾的功能,膏脂代谢失常,进而出现血脂异常。这种类型的高血脂的主要症状表现是腰酸耳鸣。
另外,耳垂皱褶也提示出现了高血脂。肾开窍于耳,由于耳垂由蜂窝组织构成,既无软骨,亦无韧带、肌肉,局部缺血、供血不足时易致收缩,因而出现耳垂皱褶。
高血脂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高危因素,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杀人于无形”!
1危及脏器①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肝脏时,易引起脂肪肝,使肝功能受损,导致胆固醇等脂质更易堆积在体内,进一步损伤血管;②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饱餐后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等,严重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等症;③肾脏动脉粥样硬化时,会引起夜尿、顽固性高血压等症,严重者会造成肾功能不全。④血液过于粘稠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冠心病、心肌缺血等风险。研究显示,中年男性血脂异常,心脏病的发病风险翻倍。2推动高血压、高血糖的恶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统称为“三高”,它们可同时存在,互相影响。①血脂偏高,会增加血液粘稠度,使血管动脉痉挛,肾上腺分泌升压素,从而造成血压升高;②高血脂患者的胰岛素受体数相对较少,易产生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据统计,大约有4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