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小蒙 实习生李欣雨
医术精湛、细致贴心,是患者对心内科医生王涛的一致评价,对心内科疑难重症的诊治颇有造诣的她,从医30年来,以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优质的服务,从生死边缘挽救无数生命,为患者托起“心”的希望。
两小时,
救回三名心梗患者
心脏维持着全身的供血,一旦冠脉血管出现问题,分分钟在死亡线上徘徊。对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来说,生死线上的博弈,已然成了家常便饭。
四月的一天,从11:53到13:58,短短2个小时内,心血管内一科与时间赛跑,连续对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开通血管,挽救了患者生命。
有患者在持续性胸痛3小时之后,来到济南四院急诊就诊,急诊冠脉造影检查发现右冠状动脉为此次胸痛的“罪犯血管”,而且他的前降支近段也发生严重狭窄。心内管一科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其实施急诊介入手术开通右冠状动脉。
“医院为危急重症患者开辟了绿色通道,在刘先生检查时介入导管室就已经准备到位,随时准备手术。”医院心内一科主任王涛说,心梗抢救刻不容缓,只有以最快的速度尽快开通被堵塞的血管,患者的心肌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保护。刘先生从急诊就诊至导丝通过病变时间仅有57分钟,成功植入1枚支架,第7天又对前降支植入了1枚支架,进行了完全血运重建。
因持续胸痛6小时就诊的患者,被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从就诊至开通血管,仅用时63分钟。63岁高血压患者突发持续胸痛1.5小时,从就诊至导丝通过病变耗时30分钟……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三名患者从急诊就诊至导丝通过病变时间,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时间。心血管内一科与急诊科、导管室配合默契,整个救治过程紧凑,各个环节无缝衔接,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到珍贵的每一秒,换来了患者的顺利康复。
勇于创新,介入治疗更加精准
像这样生死时速抢救患者的情景不时上演,此外科室还常常会遇到一些“电风暴”或心跳骤停的病人,需要争分夺秒恢复心跳,尤其是在患病时段高发的凌晨,从熟睡中被电话叫醒是常有的事。
如今,王涛已经形成一个习惯,不管值班不值班,手机24小时开通,睡觉时也放在手边,遇到抢救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我们要拼尽全力去争取生机,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不会放弃!”心血管内一科作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济南市A级重点专业、济南市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冠心病专科)、中国心衰中心单位的主要组成单位,近几年来在王涛的带领下勇于创新、砥砺前行,挽救无数患者生命。
年,心血管内一科在全省率先开展了IVUS检查工作,年引进新一代设备后在全市率先开展了IVUS指导的左主干及分叉病变介入治疗、IVUS指导的CTO正向穿刺技术等,并运用虚拟组织学技术进行了易损斑块的研究。同时也开展了冠脉功能学检查: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使冠脉治疗进入了“精准治疗”时代,既避免了临界病变过度支架治疗,也可以识别引起缺血的“罪犯血管”,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近年来又相继开展了钙化斑块旋磨技术、桥血管病变介入及药物球囊治疗再狭窄病变及小血管病变、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等技术,专业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年底,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定量血流储备分数(QFR)指导的介入治疗。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都让介入治疗变得更加精准,更加规范化。同时承担省、市科研课题20余项,参与完成卫生部九五攻关课题研究工作一项,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两项。并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济南市科技进步奖、山东医学科技奖、济南市优秀学术成果奖等20余项科技奖励。在国际性及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SCI论文20余篇。
精益求精,心病用心医
心血管疾病是各类疾病中发作最迅猛、最危险、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因此,对医师有着很高的要求。心内科医师不仅要有处变不惊的强大心理,还要拥有对诊疗服务精益求精的追求。
“心内科老年病人多,老年病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并发症多,对此,要从多种并发症的复杂病情中精准剖析出根本病因,需要细心全面地观察。”在从业30年的王涛眼中,心病还得用心医。
王涛擅长危重心血管疾病抢救及康复治疗,然而在临床治疗中她发现,不少患者由于术后没有规范管理而导致血管再次堵塞,很多病人只得再次在血管内介入治疗。因此,在工作之余,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用心开展心脏血管康复和早期预防的健康教育。
“医者仁心,不应该局限于一科一室、一病一患的治疗,而是放眼于整个疾病领域,扩大到院前预防和院后康复的全疗程。”在王涛看来,医学的最高追求不是最终治愈了多少患者,而是从根本上减少了多少疾病的发生,从源头上切断疾病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为此,心内一科着重加强对患者的综合管理,避免介入治疗病人术后血管再次堵塞,通过在用药、运动康复、饮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指导,使患者保持最好的身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