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如何管理
TUhjnbcbe - 2020/6/5 17:31:00
从危险因素的管理着手,从源头控制卒中发病。

卒中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人健康的头号敌人,这是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题目。中国目前约有高血压患者2.7亿,糖尿病患者1.1亿,血脂异常患者1.6亿,而且这些卒中高风险人群的数量还在继续攀升。大量研究证明,减少脑血管病危害最有效的方法是重视一级预防,即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早期干预管理。但具体应该如何管理,内容繁多,本文以最新指南为参考,重要介绍相关内容。

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包括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家族史、卒中遗传病因)和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证据充分的可干预危险因素

高血压:血压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收缩压mmHg,舒张压90mmHg以上已经是低危状态。

糖代谢异常:血糖控制目标是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

血脂异常:血脂异常者分为低中、高、极高危,其LDL-C目标值分别为小于3.4、2.6、1.8mmol/L。

无症状颅内、外动脉狭窄:超声检查狭窄超过70%,DSA检查狭窄超过60%,可考虑手术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年龄小、直径大于7mm,破裂史,症状性,形态不规则是考虑积极手术的因素。

吸烟: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应避免被动吸烟;

饮酒:饮酒者应减少酒精摄入量或戒酒;饮酒量应适度,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5g,女性减半。

饮食和营养:

每日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采用包括全谷、杂豆、薯类、水果、蔬菜和奶制品及总脂肪和饱和脂肪含量较低的均衡食谱;

建议降低钠摄入量和增加钾摄入量,有益于降低血压,推荐食盐摄入量≤6g/d;

增加水果、蔬菜和各种各样奶制品的摄入,摄入新鲜蔬菜~g;水果~g;适量鱼、禽、蛋和瘦肉;控制添加糖。

缺乏身体活动:

个体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身体活动来降低卒中风险:建议老年人、卒中高危人群应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检测后,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锻炼;

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min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运动等)

证据充分且可控制的危险因素还包括超重与肥胖,心房颤动和其他心脏病等。

2.证据不充分或潜在的可干预危险因素

代谢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

偏头痛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脂蛋白a升高

高凝状态

感染和炎症

药物滥用

口服避孕药

绝经后激素治疗

3.首次卒中风险评估

首次卒中发病风险评估工具有助于识别卒中高风险人群和可能从干预治疗中获益的人群,但对于筛检出的高危个体,具体治疗还应根据其整体风险状况确定个体化方案;首次卒中发病风险评估及管理流程见图;

可使用改良FSRP、汇集队列方程、卒中风险测评应用程序、PREDICT评分、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中国多省市队列研究评估量表、脑血管功能积分、China-PAR风险预测模型、国人卒中终生风险评估量表等工具进行卒中发病风险的评估;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心房颤动、吸烟、卒中/冠心病、BMI等。

参考:年发布于《中国卒中杂志》的《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

欢迎您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如何管理